“千杯不醉”是误读,“不醉酒”的“不醉”指的是不会“醉驾”。王利华解释说,醉酒主要是乙醇进入血液并在全身循环,从而影响大脑意识,导致驾车有醉驾风险。而“不醉酒”原理是喝下后,在胃里形成凝胶,把大部分乙醇固定。如今,经过几年断断续续的研究,他制作出了可以还原到50度左右的高度酒。
教授发明不醉酒,原理是喝下后在胃里形成凝胶把大部分乙醇固定。新春佳节到,酒局多有。近日,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王利华,研发了一种“不醉酒”,在网上引起网友热议,许多网友评论说“终于可以千杯不醉”了。日前,王利华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千杯不醉”是误读,“不醉酒”的“不醉”指的是不会“醉驾”。王利华解释说,醉酒主要是乙醇进入血液并在全身循环,从而影响大脑意识,导致驾车有醉驾风险。而“不醉酒”原理是喝下后,在胃里形成凝胶,把大部分乙醇固定。
他认旁孝卜为,只要控制乙醇进入血液的量和时间,酒照样喝,但是不会伤身体,不会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但最重要的前提是:不要超量。
王利华喝过自己发明的“不醉酒”,平时一杯啤酒脸红脖子粗,但是喝了三杯5度的“不醉酒”之后,只是微微有一点“感觉”。
教授发明不醉酒 “不醉酒”指的是“不醉驾”将乙醇变成凝胶
王利华解释说,实际上并不是“骗”,而是真的将血液中的酒精浓度降低了,也就是说喝“不醉酒”的效果和喝白开水的效果基本上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口感。
他回忆说,开始研究的原因,源于自己参加同学聚会时的尴尬。
2004年前后,已经毕业20年的大学同学聚会,王利华不少同学都当上了“土豪”,聚会的酒价值不菲,摆着的都是茅台。
对不会喝酒慎哪的王利华来说,几千元一瓶和几十元一瓶的白酒没太大区别,他依旧和以往一样,拿着一瓶饮料兑着白酒喝。但同学们的表情似乎在告诉他,有点“暴殄天物”了。当时的场面气氛还有些尴尬。
随后,王利华开始研究能让自己喝的酒——一种固体汽水酒,这样他能方便携带到任何聚会的场合。
“我想就算是‘土豪’,也不一定能够时时都带着自己做出来的酒吧。”王利华笑着说。
“不醉酒”将乙醇变成凝胶。
妻子担心他“遗臭万年”
他不得不向妻子解释说,实际上就算是“家醉酒”也已经大大降低了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减轻对身体的负担。
“不醉酒”指的是“不醉驾”
广州日报:发明“不醉酒”初衷是什么?
王利华:好多朋友告诉我,他们平时不但要喝酒,还要开车,应酬不断。这是很运穗麻烦的问题,中国的酒文化就是:既然上了酒桌,就一定要端酒杯喝酒的。我实际上就是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让这些喝酒又开车的人不会去坐牢。并不是像网上说的,为了躲避交警仪器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