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墙,汉语词语,拼音是fú qiáng,意思是扶着墙;谓初学走路。
出处: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臣早倾庭荫,曾未扶墙,母氏慈训,哀矜苦劳。”
文字源流:
“墙”的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基本相同。籀文或将“啬”上改二“禾”为“来”,来为麦,与禾义类相通。战答咐岩国秦简文字“啬简隐”之下部“㐭”变形为图C。篆文字形与战国文字相近,只是将变形的“图C”又省变作“回”,而为楷书之所本。
《说文解字》另收有二籀文,一从二禾,一从二来。从二禾者,与甲、金文构形同意;从二来者,则与秦清御系文字构形同意。后为了表明质地,又将表意的“爿”旁改为“土”,因为最早的墙都是垒土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