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全国而言,垃圾分类标准、名称、投放习惯的不同,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造成混淆与困惑,而垃圾分类积极性和分类效率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但是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前期桥并也不必过度纠结。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尚在试点推行阶段,这一阶段中更多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各地不同的标准与方式在实践中可以得知哪项标准民众的接受度、认可度更高一些。
推广的顺畅度和执行度更好一些,再将实践中积累的成熟经验上升为全国统一标准,才能真正的使市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的标准是根据各地的地理气候、地方习俗、居民习惯、方言文化,因地制宜的进行制定。
垃圾分类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对于民众日常生活、出差旅行自然要更加方便一点,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盲目的搞“一刀切”,机械的照搬照抄别的国家或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容易造成水土不服,导致反作用。
因此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还是要给各地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地区能够结合实际,根据本地资源、物品不同,根据垃圾资源利用处理方式的不同,定制适合自己的垃圾分类标准,有更多的操作空间。这样不仅能降低垃圾分类的现实门槛,也能降低对民众垃圾分类“过度惩戒”风险。
应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
制定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执法监督计划。
垃圾分类启动之初可考虑只将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有害垃拿汪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而且,宜先在管理正规且便于管理的机团单位、农贸市场、商场、校园、酒店宾馆、物业小区等单位(小区)开展垃圾分类,保证分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敏敏迹并通过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促进垃圾分类长效化。
重视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小区)的建设工作,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区域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和标准由粗到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