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同样是在唐朝起兵造反叛乱,为什么安禄山受尽唾弃,而黄巢却受追捧?难道只是因为血统的关系吗?

同样是在唐朝起兵造反叛乱,为什么安禄山受尽唾弃,而黄巢却受追捧?难道只是因为血统的关系吗?

我觉得有很多方面原因。 其一,真的是与人的不同身份有关。这里不是说安禄山是胡人,而是与他们造反当时的身份地位有关。安禄山当时是地方性的节度使,而且备受中央政治首脑的宠信,相当于一个州的土皇帝,在享受过了多年的荣华富贵后,过度的荣宠让他心里没个number,与其他军阀联合造反,贪心不足,恩将仇报,以大唐之兵反大唐之主,惹人厌恶。而黄巢起义是在受到晚期唐朝腐败政权的一再压榨与逼迫下,发生的典型的农民起义,是一种人性的抗争。 总的来说,前者是同一统治阶层内的争斗,而后者是一种下层对于上层的争斗,这种反抗意识,正是现代人所迫切希望于在古代封建社会所看到的,所赞颂的。 其二,与时局和统治者的影响力有关。有一句话说的好,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安禄山造反,是处于李唐较为强盛的时期,虽然有初步的军阀割据趋势,政治高层依旧争斗不休,但是百姓还是较为安居乐业的,国家发展在大方面上较为良好。李隆基在开元年间的英明统治为国家富强打下了良好基础,天宝年间即使是杨贵妃事件与贵族之间浮夸腐烂的生活也不足以耗尽李氏的元气。战争结束后,原统治者重新掌握了政权,即使不能明目张胆的抹黑叛乱者,也会在基搏向下层民众等有所保留,有所偏重的传播思想与信息,达到抹黑的目的。 而黄巢起义是在晚唐,李氏唐朝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虽然地位没有动摇,但元气有损,单单是皇帝弃都而逃这一点就是统治阶级威望下降。而李唐是一个十分讲究门第与宗族观念的朝代,上层的数百年浮华糜烂灯红酒绿的生活,一点点磨尽大唐气数,下层疾苦依旧,上层人的那种自私,恰符合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此时的农民起义,正是民心所向,更是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爆发。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相互之间的均势。此时,大唐力衰,忙于收拾起义残局,没有功夫也不再具有那种影响力去引导舆论趋向。 简单说起来,就是安禄山叛乱,是一种统治阶级的政治角力,是上层阴谋与阴谋的对抗。黄巢起义,是一种真正的人性反抗,是对命运不公的反抗。 其三,不得不说,真的是与人品有关。安禄山个人形象就不咋地,自称腹重三百斤,却在杨贵妃面前卖萌,挺大一坨竟然作婴儿状,趋炎附势,整个人忠义摆两边,利字坐中间。整个人利欲熏心,反叛时口号也不积极向上,利国利民,不顷隐会蛊惑民心,只懂媚上,不懂笼络下层。 而黄巢这个人,起义之前记载并不多,约是平凡无奇,无多劣迹。而能领导出农民起义,我们可以窥见,他定然是具有领导才能,极具号召力,甚至当时风评仁义无双。起义时的口号,更是以“均钱”,与对下层民雀锋厅众有利。整个一人民的喊话筒,为民而战,大方向的舆论有利。 以上,全是个人意见,历史这个小姑娘,不知是否已经被打扮的面目全非。我不知道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是否是生命中的真实。但,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借力窥探历史的真相,探讨、推测,竭力去寻求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