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8月,武清区有24个镇。
武清区是天津市辖16个区之一。古为泉州,别称雍阳,建置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武清,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
区域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4个镇,即:杨村街道、徐官屯街道、下朱庄街道、黄庄街道、东蒲洼街道,大良镇、崔黄口镇、梅厂镇、南蔡村镇、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碱厂镇、
下伍旗镇、城关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东马圈镇、泗村店镇、大孟庄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咀镇、白古屯镇、高村镇、豆张庄镇、曹子里拿弊镇、大黄堡镇。
扩展资料:
武清区的区划沿革:
武清区旧为武清县,是华北最古老的县之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武清。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障,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正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在这里生产、放牧。战国时期,武清有广袤千里的雍奴薮,属燕国管辖。
秦汉初年,始设泉州、雍奴二县。泉州县城遗址,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北500米处,今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经注》明确记载,泉州是以城周围有水而得名,“历水泉八十里,取泉流即清之意。”雍奴县城在今信孙后巷乡大宫城村东侧,在一次海浸中,人走城空,故名大空城。后人觉得不吉,改名大宫城。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撤泉州县,并入雍奴县。此时雍奴县城已迁到今泗村店镇旧县村,该村南尚有称“四方台子”的县城遗址。古人云: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雍奴县城在雍奴大泽之北,故称“雍阳”。
唐天宝元年,雍奴县更名武清县。关于“武清”两字的由来,据《郡县释名》中解释:“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自此,武清县名一直沿用下来,直到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武清区。
2001年,撤销聂庄子乡,并入梅厂镇;撤销后巷乡,并入崔黄口镇;撤销双树乡,并入大良镇;撤销北蔡村乡,并入南蔡村镇;撤销大沙河乡,并入河西务镇滑敏链;河北屯、大王古庄、陈咀等乡撤乡设镇。
乡镇区划调整后,武清区辖6个街道(其中有农业街道6个)、19个镇、5个乡:运河东街道、运河西街道、南湖街道、北岚街道、凤河街道、泉州街道,大良镇、崔黄口镇、梅厂镇、南蔡村镇、
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减厂镇、下武旗镇、城关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东马圈镇、泗村店镇、大孟庄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嘴镇,白古屯乡、高村乡、豆张庄乡、曹子里乡、大黄堡乡。
2004年初,武清区辖6个街道、19个镇、5个乡:杨村街道、运河西街道、徐官屯街道、下朱庄街道、黄庄街道、东蒲洼街道,东马圈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陈嘴镇、
梅厂镇、上马台镇、崔黄口镇、河北屯镇、下伍旗镇、大良镇、大碱厂镇、南蔡村镇、大孟庄镇、泗村店镇、河西务镇、城关镇、大王古庄镇,豆张庄乡、大黄堡乡、曹子里乡、高村乡、白古屯乡。
2013年,撤销豆张庄乡、曹子里乡、大黄堡乡、高村乡、白古屯乡,设立豆张庄镇、曹子里镇、大黄堡镇、高村镇、白古屯镇(津民复[2013]6号)。
调整后,全区辖6个街道、24个镇:杨村街道、下朱庄街道、东蒲洼街道、黄庄街道、徐官屯街道、运河西街道、梅厂镇、大碱厂镇、崔黄口镇、大良镇、下伍旗镇、南蔡村镇、大孟庄镇、
泗村店镇、河西务镇、城关镇、东马圈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河北屯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咀镇、豆张庄镇、曹子里镇、大黄堡镇、高村镇、白古屯镇。区政府驻运河西街道雍阳西道118号。
参考资料来源:武清政务网—区域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