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戏剧人李国修去世 一生记录台湾流转

戏剧人李国修去世 一生记录台湾流转

”  作为两岸谐星的代表,陈佩斯与李国修有着同样从台前转至幕后的经历,虽然两人的戏剧观不尽一致,但却有着面临同样困境的惺惺相惜。对于创作,李国修没有遗憾,唯有建立全职演出专业团队和常态固定演出剧场成为未了的心愿。

在林奕华看来,作为台湾的两大表演实体,赖声川挂帅的“表坊”和李国修主导的“屏风”最大的不同在于:“‘表坊’是代表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发声,而‘屏风’则满是小市民的情感,父辈来台后如何融入本土是他永恒的主题,他一生留下的27部作品记录了台湾历史的变迁与时代流转。”

昨天清晨,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从台北传至两岸三地戏剧界——台湾屏风表演班艺术总监、有“台湾莫里哀”之称的相声大师、马季唯一台湾弟子李国修,因罹患大肠癌,于7月2日凌晨在台北辞世。58岁的年纪也让惊闻噩耗的人无不感叹命运弄人,而香港导演林奕华更是用“天堂的艺术家越来越比人间精彩”来形容失去挚友的心境。

“谐星”李国修:

即使背对观众 大家也会哈哈大笑

台湾表坊导演丁乃筝多年前曾与李国修有过深度合作,“那些年无论电视还是舞台我们的合作蛮多,当时自己还很嫩,在李国修等一众大哥哥后面跟班,那时他们谈论的很多东西我都是半懂不懂,但我的表演和创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的。记得我们曾经合作过一部名叫《愚人之爱》的小剧场话剧,当时舞台上只有三个人,我和李国修同台,糊里糊涂地演了下来,只记得一起创作、一起说笑非常有趣。”在丁乃筝眼中,“ 李国修是一个大师级的喜剧演员,他的能量非常强大,节奏感非常好,那时只要他一登台就有笑声,即便是背对观众,大家也会哈哈大笑,后来他转到幕后创作其实很可惜。”

虽然无论是演出还是创作,李国修总是给别人带来笑声,但其实人后他是个严肃的创作者。丁乃筝回忆说,“那时李国修住在一个地下室,屋里连个窗子都没有,他习惯夜里创作,早上才睡觉。他们一帮人的工作状态是先喝酒,然后打电玩,之后吃饭,最后才想起来大家聚在一起其实是为了创作。”

这些年,虽然专注于各自的创作,但丁乃筝常常会想:“不晓得我们这些台湾剧场界的第一辈人在六七十岁时还能不能有机会同台演一出戏,估计那时的观众也都是和我们一样的老人家,那样的场面一定很好玩,不过这样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

“寂寞”李国修:

他生活在一种矛盾与焦灼中

2007年5月,屏风表演班首度受邀进京,在第七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中上演了“屏风”经典《莎姆雷特》。此后的两年间,该剧先后受邀参加国家大剧院演出季以及“北京喜剧艺术节”,虽然反响两极,但“台式幽默”在京城掀起了不小涟漪。

对此,陈佩斯的看法是:“这部戏中将莎翁经典拆解通俗化的手法,以及反权威的架构,正是喜剧的落脚点。”作为2009“北京喜剧节”的倡导者,陈佩斯与受邀前来演出的李国修有过多次艺术理念的交流,在他看来,李国修是个对艺术异常执着的人,“他对艺术的热情助他创造了台湾本土话剧的票房奇迹。”

作为两岸谐星的代表,陈佩斯与李国修有着同样从台前转至幕后的经历,虽然两人的戏剧观不尽一致,但却有着面临同样困境的惺惺相惜。陈佩斯说,“我能感觉到李国修在奋斗中的寂寞,这种感觉是很多人理解不了的。他所处的环境与我们不一样,几天不演戏,可能大家吃饭都困难,他多年来一直生活在一种矛盾和焦灼中,生存完全要靠自己去打拼。相形之下,我们的条件要优越一些,这也让我得以喘息去思考。我们之间的艺术理念有差异,但他对艺术的坦然让我敬重,我也能感同身受他的困境。”

“本土”李国修:

27部作品记录台湾变迁

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台湾结识了李国修的林奕华,曾经受邀为“屏风”的演员做前期训练,后来林奕华所在的香港进念二十面体与台湾屏风表演班合作了一部作品,但在商业上并不成功,甚至还赔了钱,可李国修毫不在意,这让林奕华认定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他热情、真挚,性格不包装。”在林奕华看来,作为台湾的两大表演实体,赖声川挂帅的“表坊”和李国修主导的“屏风”最大的不同在于:“表坊是代表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发声,而屏风则满是小市民的情感,父辈来台后如何融入本土是他永恒的主题,他一生留下的27部作品记录了台湾历史的变迁与时代流转。”

2007年,林奕华改编《水浒》备受争议,专程来看戏的李国修拍着他的后背说:“我觉得这个戏的方向是对的”。一句话让当时正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林奕华倍感温暖。昨天一早,林奕华突觉灵感充盈,起床打开电脑准备开始创作的他却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好友李国修离世的消息,于是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天堂的艺术家越来越比人间精彩”。

文/本报记者 郭佳

关于李国修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功德圆满了”,这是李国修舞台谢幕演出《京戏启示录》中的经典语录,这一代表着台湾戏剧精神的点睛之语,曾经影响了一代台湾人的价值选择,至今还为台湾民众所津津乐道。作为集经营人、导演、编剧及演员于一身的剧场全才,李国修同赖声川、李立群一道创立了台湾表演工作坊,其参与创作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至今仍是表坊的保留剧目,更与李立群、金士杰并称当年赖声川团队的三足鼎立。1986年单飞创立屏风表演班,20多年以外省第二代的身份坚持“本土关怀”,自由创作、百无禁忌、无所不能。一人分饰多角成为“屏风”的特色,《三人行不行》、《半里长城》、《莎姆雷特》、《京戏启示录》、《征婚启事》、《西出阳关》等剧目名震两岸。2011年演出《京戏启示录》时,李国修宣布演出后将暂别舞台,专心化疗对抗癌细胞,并誓言将重返舞台。对于创作,李国修没有遗憾,唯有建立全职演出专业团队和常态固定演出剧场成为未了的心愿。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