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行业有句话叫“无人不宗马”,意思是,说相声的都把马三立相声或者马氏相声当学习榜样。话并不算夸张,虽然马氏相声的风格形成时间可以上溯到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甚至更早的马三立外祖父恩绪,但将马氏相声发扬光大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还是马三立。
相声大师侯宝林,也称语言大师。这大师,远比艺术家要高,远远比演员要高。一般来说,一个行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出一个大师。侯宝林作为相声大师,当之无愧。
侯宝林在相声艺术上除了唱之外并没有留下成型的艺术体系,崇拜他唱功的相声演员有的是,但极少有人说自己的相声宗侯。所以网络上才有一种说法,马三立是相声泰斗,侯宝林是相声大师,包括侯宝林的徒弟马季也对马三立无比敬仰。
不过,如果把眼光放在相声行业角度,那侯宝林的贡献要远远大于马三立,在这个方面能和侯宝林相提并论的也许只有张寿臣一人而已。侯宝林代表曲目很多,如《戏剧与方言》、《戏剧杂谈》、《改行》、《关公战秦琼》、《夜行记》、《三棒鼓》、《婚姻与迷信》、《歪批三国》、《相面》、《空城计》、《学大鼓》、《学越剧》等。
侯宝林是个真正实现相声攒底的艺人,也就是拿着攒底工资攒底,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实质上将相声的地位往上提了一级,打破了一个行业门槛,所以张寿臣表扬侯宝林是大功臣。
此外,侯宝林的相声受到了文化界名人的追捧,这在旧社会是少见的,毕竟那个时代相声的地位并不高,有些段子的内容也确实格调不行。侯宝林的文明相声能被文化界认可,也是一种提升相声地位的体现。
侯宝林善于学唱,在相声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学唱戏曲、鼓曲片段,涉及京剧、越剧、京韵大鼓、岔曲、西河大鼓等。这些片段展示出侯宝林深厚的演唱功力,其学唱水平不亚于这个剧种、曲种的一般专业演员。
为什么侯宝林学唱戏曲、鼓曲学得那么好?首先是从小打下的京剧基础很牢靠。侯宝林从小学戏,刚学三个月,就开始撂地卖艺,风雨无阻,吃尽了苦头,但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演出经验。
相声总结,侯宝林对相声行业的很大一个贡献就是为相声著书立说,不仅归纳和总结了相声的历史和规律,同时也在理论上完成了“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的提升,这是一个本质上的飞跃。
相声传承,侯宝林解放后广收门徒,其中马季继承了侯宝林的衣钵,马季的徒弟姜昆又继承了侯宝林和马季的衣钵,师徒三代合力将相声推到了历史的巅峰,从曲艺末流达到了曲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