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很多人都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刻板印象,以为是“正规大学的野鸡学历”,类似于成人教育的那种……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从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就全面改革了!
附上相关规定的原文:
也就是说,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同学校相同专业情况下,统一考试、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统一培养标准、统一毕业标准,只是学习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
但是为什么还会存在就业歧视呢?
就像刚刚上文提到的,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政策,2017年才开始颁布,也就是说到了2020年,第一批学生刚刚毕业。
这也导致个别企业信息滞后,导致社会对这类学历认同度还不高。
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举例,前者有毕业证和学位证,而后者只有学位证。
所以看起来很相似,或是说法很类同的学历证书,其实也有大不同。有了“信息壁垒”,再加上前文提到的,积累了很久的“刻板印象”,才导致社会上部分就业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对待。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也会慢慢趋同,社会认同度也会有所提升。
其实两者的最大区别,还是在于学习时间。大家还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来选择考研是选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即可。
感谢阅读,也希望上述内容对你有所启发和参考~
码字不易,看到这里的小伙伴除了默默收藏,也请点个赞以示鼓励哈,宗师君会继续更新更多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原创干货与资讯内容,也希望同学们都能一偿所愿,大学生活开开心心(早日脱单)!ฅ'ω'ฅ♪
关注 @宗师考研 助你高分上岸(冲鸭.gif)
这几年非全日制就业歧视问题进入大众视线,可见很多人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还有很大疑虑。针对这个问题,我来分析一下原因,以及是否还有必要读非全日制研究生。
一、为什么非全日制研究生会遭歧视?
1. 时间角度:
旧时观念尚未完全抹除,社会对非全日制学历确实存在误解。
以前大众普遍对“第一学历”认可度高,而其他自考、成考等方式取得的非全日制学历为第二学历,受到歧视。但是现在官方已经没有第一学历、第二学历之说了,只有教育部认可与不认可学历之说。
后来考研人数渐渐多起来,为了满足在职人员的再教育需求,有一种不需要严格统一的选拔、门槛不高的研究生,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在职研究生”,包括:10月单证研究生(现已取消)、同等学力申硕。这两种毕业后只有硕士学位证,没有研究生学历证。
自从 2017 年研究生教育改革之后,研究生仅分为三大类:双证学历教育统招研究生、同等学历申硕(单证)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单证)。 官方也不再使用在职研究生、脱产研究生的称呼,而是改为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
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相同,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在学校和专业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入学考试、试卷难度、录取分数线、培养方式、毕业标准都是统一的,不存在含金量的差别。
然而,仅凭上游教育部门近几年的政策导向, 目前还是无法改变所有下游用人单位几十年的固有观念 ,“在职的”、“不正规”、“随便就能考上”等误解评论还是不少。一些人把非全研究生和之前的单证研究生混淆,也造成了非全日制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
2. 空间角度: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被国家认可”是肯定无疑的,但是目前在不同性质的企业、或者不同文化氛围的企业,认可度不同。
事业单位或国企等体制内单位,受固有思想影响重,灵活度也相对偏低,所以求职者在应聘这类企业的时候更可能会受到非全日制标签影响。但非全日制研究生们也不必气馁,这类企业也正在逐渐转变观念。
私企、民营企业等商业化公司相对更加灵活,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此类企业更能得到认可 ,尤其是很多企业创业者本身就是MBA、EMBA等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所以他们对非全日制不存在偏见,有的老板甚至非常欢迎和鼓励非全日制研究生,因为这代表了这类人在工作几年后更加上进。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怎么样?
针对这种情况, 教育部近几年一直在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发声,国家的资源和政策也不断向非全日制倾斜。
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携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权益保护,明确各地及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落户机会。
同时,在2020年底,教育部在其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不少高校大力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生源,甚至取消了一些专业的全日制招生,改为非全日制招生。 而且不少都是 985 名校,这也给报考非全的考生提供了更多择校机会。
这些信息说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目前正在提升。而且,教育部这一系列操作,也是想要打破唯学历论的陈旧思想,给非全毕业生一个敲门砖。至于最终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则完全靠学生自己的个人能力。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有必要读吗?
不可否认的是,非全研究生求职遭歧视这种情况,还是时有发生,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有必要读吗?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机会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有机会总比没有强
相对于很多没有过线的同学来说,能调剂到非全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结果了。也许不是你最想要的选择,但是有选择总比没有强。
2. 选择读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可以考虑这些因素
首先,确实有一部分单位的硬性招聘要求是全日制的硕士毕业生。如果你读研是为了去这些单位工作,那么非全日制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你不选择这些单位,读非全日制同样对就业有帮助。
其次,如果你有读博的打算,非全日制和全日制都可以考博。但全日制会让你有更多机会去接触更多的学术资源、认识更多的导师,为将来读博创造机会。
最后, 可以考虑一下经济条件 。非全日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边工作边读书,不用脱产上学,经济压力会小很多。对于很多在职人员来说,读个非全研究生是提升学历、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升职加薪概率的完美解决方案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用人标准也不断变化,名校学历不再是铁饭碗,出国留学也不再是“通行证”,个人能力、项目经历、过往经历等,都成为综合考虑的标准。所以全日制也好,非全日制也罢,某种程度上说只是学历的证明,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提升自身的职场竞争力。
如果喜欢本文就点个赞!关注 @泰祺教育 获取更多优质管理类联考备考知识分享!在选校选专业方面有困难的话,也可以把你的情况私信给我,我来帮你详细分析,给你择校建议。
说白了,“歧视非全”只是部分学生们廉价的虚荣心在作祟。
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些虚荣心。而满足虚荣心成本最低也最廉价的方式之一就是搞歧视。
我想,月薪2万以上且对工作满意or已经在公司晋升到领导岗位or有车有房需要养家的人,是不大可能轻易的放弃工作去读全日制研究生的。
因此,“歧视非全”的很明显就是没有工作的在校学生,而且往往这类学生家境并不是很好,多少有些自卑和敏感。
原本,这类学生会在考上研以后,幻想自己以后功成名就的场景,痛痛快快的过一个暑假,然后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开心地迎接自己未来的研究生生涯。
这时候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出现了,虽然考的是一样的题,但是录取分明显比自己低,却上的学校比自己好,读的专业也比自己热门或者跟自己是同一个专业的,很明显,这些都会是自己日后潜在的竞争对手。“不患寡而患不均”,别人付出了更少的努力,却很可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于是,这些内心敏感的学生们被提前拉回到了现实,他们其实也多多少少意识到了,考上全日制的研究生并不意味着会带给自己一个成功、美好的未来,人生逆袭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那么问题来了,一方面,这些学生本身其实还是比较弱势的,因为他们自身并没有经济来源,在许多事情上并没有话语权,孱弱的家庭条件也会让他们心态失衡,对未来充满焦虑。但另一方面,周围的言论又对他们抱有着较高的期待,他们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微信公众号上的励志主角,最要命的是,客观上来讲,他们尚没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他们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找到什么样水平的工作,买不买的起房,结不结的起婚。
但是他们不愿意相信,也不甘心相信这有些残酷和冰冷的现实。因为考研是他们过往经历中唯一解决自己人生发展困境的办法。除了考研以外,他们没有别的思路去解决自己日益绝望的人生。毕竟,房价一天比一天高,而自己连牌桌都还没上。毕竟,套现15亿的同龄人正在超越你,而他们可能连15万的存款都没有。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越多,对他们造成的威胁就会越大,就越是会触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
绝望、焦虑、无助,对目前的困境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与方案,而周围人却又对他们羡慕、敬佩,充满了期许。这种别人与自身定位的撕裂与矛盾使得他们无所适从,于是他们迫切的需要证明自己。
而证明自己最廉价、也是最没用的方式,就是搞“歧视”。
歧视谁最好呢?自然是提前把自己拉回现实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了。网上开喷,开撕。搜罗所有不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信息。拿校招资格说事,拿垄断国企说事,拿政府公务员说事。恨不得立马让国家取消非全日制研究生,恨不得所有企业都不招聘非全,连简历关都过不了。
然而一切都是于事无补的无用功。优秀的非全研究生们现在或者在500强实习(拿计算机举例,目前在BAT、网易、华为都已经有17级的非全在实习了),或者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全职工作(执行本科待遇,因为还没有正式毕业,不过起薪也在1万5以上),或者在自己原本的工作中得到了晋升。
所以我奉劝一下各位读研的学生们:
如果你是一名被歧视的“非全”,你要明白,歧视你的那些认其实都是些很low的内心自卑、敏感的穷学生,你完全没必要放在心上,更多的想一想如何提升自己,为今后的人生规划多增加一些筹码。
如果你是一名歧视“非全”的“全日制”,你要明白,网上喷一喷非全对你自己当前的处境依然于事无补,有精力喷非全,还不如自己多找几份含金量比较高的实习,多发表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期刊,多写一写技术博客、学习心得来的有用。
毕竟,当初选择考研,是为了日后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而非为了歧视他人来获得廉价的虚荣和满足,不是吗?
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在职研究生带来的坏印象和人们的不了解(这很正常,工作后的人基本对这些都不太了解)。
第二个,有部分全日制(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不是指全部全日制哦),在拒绝了985高校的非全选择了普通院校甚至次于自己本科院校的学校后,内心会有点不太平衡甚至后悔(但是他不会承认,而只会diss非全),觉得非全的都是loser,会到处去非全有关的话题下说非全很差balabalaaaa(真的很闲吼( ˙˘˙ )),可以说危机意识很厉害。
第三,学校对待全日制和非全的态度和方式还是有区别。就从基本的来说,很多非全都没有提供住宿,奖学金也基本没有或者很少,学费还贵的要命,所以从这上面来看,说非全和全日制同等地位,还是有点扯;在学习上,有些学校非全上课依旧是与全日制分开,采取集中上课的方式,这也是让人诟病的地方(但非全一般会有更丰富的工作经历)。
所以综上所述,非全的起点确实会略逊于同校的全日制,人们戴着一定的有色眼镜看待非全,也能够理解,毕竟信息总要慢慢更新,而且有些人你始终没办法叫醒。
但是,歧视非全就很没有道理了,先不说同专业一部分非全考的分数比一部分全日制高,而且,还有三年的时间可以学习,在个人实力面前,非全二字还有什么好怕的?
所以共勉之吧,非全小伙伴们 ( 'ω' )
真的好想成为大神(小声bb)
考研政治马原有云:嘘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所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而我们非全,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事物呀
不知道其他学校如何,我们是某内地985,今年法硕专业初试第一和复试第一都是非全同学,复试前30名中共有5位非全(非全和全日制是统一排名)。
我是想说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至少非全的生源并不差,读非全的学生也不是以前在职研究生那样低的分数就能上,非全的同学不用妄自菲薄。
第一,社会已经习惯了接纳全日制的研究生,歧视在职,新推出的非全也很容易让人和在职研究生挂钩,很难马上受到大家的认可。第二个就是个概率的问题了,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时间长,在学校比较踏实,很多企业从概率角度认定全日制研究生员工中综合实力更高的概率更大,学习时间较短同时也许还有社会业务的非全研究生学习不深入,从企业的发展角度,HR会选择全日制。第三个就是忠诚度的问题了,企业在选新人的时候,除了干活,还有一个就是忠诚度和可洗脑度的问题了,非全一般都是接触社会或者是已经有一定的工作了,进去一家企业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不利于管理和灌输企业价值观。
以上,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
担任在职研的班主任,我是认真的。自己学习有付出有收获,管他人怎么看,他有啥资格歧视
谢邀,为什么歧视非全日制。我本人并不歧视 借用观点:对于一个学科,一周学7天和一周学两天,请问谁的功底更扎实。 当然 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人选择非全日制实际上是因为自己在事业上已经有所建树,比如某某已经在某某国际对冲基金公司从事经理职位,那么他选择一个985非全日制金融学 并不是为了学到什么 而是为了突破职业生涯瓶颈或者满足人生的一种理想 从这个角度来说 没有歧视不歧视的 是金子永远都会发光
第一届非全还没毕业,虽然政策上要求一样,但培养过程中怎么操作全在学校。总之比以前的在职研究生好很多,拭目以待吧。
歧视?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而已。
非全里占主要人数的,大部分是定向生,人家有工作在身,考个非全,要不是为了升职刷简历,要不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他们工作都还做不完,可没多少功夫去注意这些玩意儿。你全日制学历再香,也没有人民币香,一个mba硕士,学费少说10万起步,人家十万块钱都掏得起,还管你歧视不歧视?有钱任性(ಡωಡ) 以前单证硕士就是完全拿钱买的,自家人知自家事,也不会去到处嚷嚷,现在双证也得自己考,虽然水分还是有,但是人家能考上的,能力确确实实摆在那里,谁敢歧视?
那主要被歧视的人是谁?一般就是两种人,一种是那些没有能力,没有规划,以为读着全日制研究生,就能年薪百万,逼乎起步的人;然而被现实各种打脸以后,他们也只能拿着这块遮羞布自我安慰了,毕竟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loser。一种就是想考全日制没考上,又想着混水摸鱼,弄个非全日制,希望能和全日制平起平坐的,这种人活该被歧视,毕竟又想着投机,又承受不起投机失败的人,被看不起很正常。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以前政策不规范,被学校和社会忽悠到非全日制的人,只不过每个时代,总会有炮灰的,谁让你碰上呢,这都是命啊。
我并不歧视,我只是觉得都是混,好歹给那些找不到工作读研的可怜人留条活路[思考],如果要得到相同待遇,大哥好歹要相同要求才行,实验了解一下,EI核心了解一下(好吧,可能某些985的某些专业研究生也要发SCI),人文选修了解一下。
什么?不要实验了?只要论文?SCI三万一篇?北大中文核心?XX大学学报?花钱也能搞定?
作为一个在周日六点被在职研究生打电话叫醒,要求再帮着修改答辩论文的全日制研究生,看到这个问题内心的想法其实是比较纠结的。
个人意见,抛开培养计划和毕业标准谈一视同仁都是耍流氓。非全日制的所有文凭,高起专,专升本,自考,函授,远程教育哪个国家不承认了?可以凭着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各种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谁能歧视,谁敢歧视?
至于企业的行为,我觉得没有必要太放在心上。很多国企不招双非的学生很久了,也没听说国家发文禁止。
因为很多人还不知道非全已经改制了,或者说现在毕业的都是改制前的,更或者,其实都不知道具体有啥区别…
个人觉得: 就是这名字改得不好
看到非全日制,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各类成人学历,自考/成考/网教,几乎是学历食物链的最底层了吧?这类学历是带有历史补偿性质的,所以在考核评价上相对宽松,给人一种非全日制 = 混学历的印象。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阶段(毛入学率>50%),成人学历会越来越严格,但绝不会消失,因为这是维系社会流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职业病有点跑题。当非全日制从一种学习形式变成了价值判断的形容词时,题主提到的统一考试、统一试卷、统一分数线、统一培养标准、统一毕业标准...虽然是事实,但一般人也不会去深究了。
现在谈到歧视,不认可非全日制。其实说到底,就是指企业和政府这两个主体不认可,政府最近几年是明显放宽了对非全日制硕士的招聘要求, 基本只要求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其中一个是全日制即可。所以自考或者其他成人本科考研,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报全日制的研究生吧。 其他吃瓜的跟风大可不必了~
再看看南方某师范学校最近的招生简章
大胆翻译一下:我们学校已经看到了非全日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了,但我们也没办法解决啊。所以你还是等找到工作再来报我们的非全日制吧,不想浪费大家时间~
这或许也是负责任的堵塞非全日制歧视一种独辟蹊径的方法吧。
同学天大仪器仪表非全,没有老师带,天天放羊,我同学本科阶段很优秀,至少比我强,我报的合工大,我这边最起码有老师愿意带非全,还是看学校,并不是好学校的非全一定好,还是多打听打听。
此话怎讲?谁歧视说明他人品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