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种树精神”,右玉精神生拆迟成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解放初,在“沙进人退”的逼迫下,右玉人民面临着举县搬迁的生存危机。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生存条件,既是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第一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立县执政的第一任务。
60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经受考验的首先是历任党政主要领导的执政观和政绩观。
因为种树,这是一件说起来再简单不过、没有多少政绩和形象的事情,而且右玉是十八任一任接一任,都在前任画下的“框框”里“打圈圈”,这在有些人眼中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每个人都想有出息,领导干部更不例外,都想在任上干点事情、出点政绩,引起上级的赏识、组织的重视。
但是在右玉,当种树这件事情和群众的生存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变得格外重要、不容动摇、不容更改的时候,是要个人的出息,还是要群众的出路?这一选择,不容回避地变成了对每一任执政者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的真正考验。
右玉领导坚持不懈
60年来,不论是解放初百废待兴的恢复期,还是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冒进期,不论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革”极左时期,还是有水快流的改革开放初期。
右玉历届领导班子始终从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这项右玉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旅搏李立县之本、执政之基,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带领干部群众摸爬滚打在植树造林第一线,顽强执着地为右玉大地披绿增翠。
“飞鸽牌”的干部做着“永久牌”的事。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群众的出路就是个人最好的出息!正是因为这一感人业绩,右玉17任县委书记集体荣获了“2007山西记忆十大新闻人物”。
揭晓词中写道:17任县委书记的绿色情结,58年的绿化接力,他们在曾经风沙肆虐的“银歼不毛之地”上,书写了“塞上绿洲”的苍翠传奇。实事求是、一以贯之,沧桑多变、初衷不改,将施政理念置于科学观的统领之下,带领群众走上一条绿色之路、科学之路、和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