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前半段让人失望,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格局太小。
人物活动场所仅限于中国的几个城市,完全没有小说中营造出的“地球村”的感觉。
第二,背景交待不充分。影片里生活在地下城里嘻嘻哈哈的人群,根本无法将之与“地球流浪”这一伟大事件联系起来。而当镜头转移到了地面,尽管有一些冰封画面,但也没能描述地球停止转动、地球变轨逃离太阳带来灾难的千万分之一。
第三,感受不到这是发生在四百年后的故事,明明都有了地球发动机、地下城等等前卫科技,但影片中的教室、人物的衣着,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都和现在差别不大。
第四,道具的设计远达不到表现效果。
前面说了,小说中的行星发动机有的比珠峰还高、还大,而且,小说还特别强调,发动机工作时会向天空喷射蓝色光柱,铅含蓝色光柱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中光柱沿地球切线的分量才是实际动力。但电影中明显是发射了大量的火箭镜头以代替行星发动机,说句不好听的话,仿佛是上槐梁笑世纪炼钢时代的一个个锅炉,忒没劲。甚至,影片中最引以为豪的地球与木球相撞与分离的场景,虽然是3D效果,却也与我想象中的雄伟与壮丽相去甚远。
影片也不是全无是处,也有让人惊喜的地方。
原著只以一个生活在地球逃逸时代里的普通人的视觉来表达他的见闻和感受,并没有电影中发生地球与木球相撞,人们强行将之分离的壮举。原著情节诡谲之处,是地球刚刚脱离太阳系,地球上的人类发生了一场天翻地覆的暴动——有人声称太阳灾变是别有用心的人在故意造谣,发动大众,推渣宽翻了联合政府,但在地球即将返航原来轨道时,太阳爆炸了!
电影舍弃了这一情节,别出心裁地塑造了一对舍身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父子,当然,也包括那几个救援队员,在吴京饰演的父亲驾驶拥有三十吨燃料的空间站飞上木星时,观众无不耸然动容。
总体说来,影片《流浪地球》上半场烂,下半场精彩。有失望,也有欣喜,但总的来说,失望多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