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首先,这些军队是由逋亡人,赘婿,贾人组成的。这些军队的主体和流民的主体对秦并无归属感。还有就是夸大人数和北上杯水车薪。但是我觉得人数或有夸大。但是岭南军团肯定是存在的。否则赵佗不足以约束当地百姓建立南越国。再说北上无作用论。其实当时连长城军团都南下了,导致匈奴乘机占领了河套,都发少府70万骊山奴为兵了,这说明赵高、胡亥已经急眼了,动用一切力量了,边关不守了,皇帝的私人奴隶从军立功也能解放了。所以岭南军团如果秦朝还能指挥的动,不可能不北上的,哪怕只有几万人。很明显岭南军团失控了。其实归根到底,包括秦朝衰亡都是因为瓜代无期,秦朝政府丧失公信力。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瓜代无期本是齐国的故事,大意就是派你去一个地方戍守,等第二年瓜熟了就让你回来。结果等到第二年瓜熟了却还让你守在那。也就是三年又三年,说话不算话。先说下为什么是瓜代无期,因为秦在法家制度下有一套完善的徭役制度和军功爵体系。普通徭役每年一个月为期,而军事徭役(也就是征召兵)是一年为期。而始皇后期为了统一六国,频频打破这一制度。造成瓜代无期,往往一场灭国战争征召时间都超过一年,两年。打岭南更不用说了,伤亡大,时间长,而且有说法是秦为了将楚国之民送去岭南送死,是毒输于外。士兵的怨气非常大。不兵变都是好事,你指望他们回国平叛。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再来说说政府公信力这个问题。法家的军功爵和刑罚制度非常注重的就是政府的公信力。从徙木立信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然而,秦亡也是亡于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前面提到的屡屡超期的知握徭役。现在再来说说军功爵。秦人响应征召无蚂没非是为了得爵位,分土地。岭南军团也一样。出征时大家想的都是打完仗回家拿爵位分土地。然而秦始皇做了什么?让岭南军团就地"实墉实壑,实亩实藉"来了岭南就不要走了,土地也都给你们分在岭南了。

你们就地变兵为民,为祖国开发边疆。和越人南蛮一起玩吧。现在我们来看,这促进了祖国对南方的开放,加快了民族融合。意义是伟大的。但是当时人可不这么想。岭南在当时那就是化外蛮荒之地,打了近十年仗,死伤过半,什么好处没捞到,永远发配边疆?搁谁身上也不乐意。这让岭南军团上下对政府极度不信任,最后成了赵佗的私人部队。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如此就能看出法家的局限性。他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帝王,赢姓家族一人的。他能让整个天下依法而运转,井井有条。却无法限制皇帝本人对法律和政府公信力的一再践踏。秦王可以特赦死罪之人,可以处死无罪之人。可以为"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东到大海,西涉流沙。南及北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的理想而连年征战,石垣实壑。与其说天下苦秦久已。不如说天下苦秦皇久已。法家和现代法治一字之差,然意义绝不相同。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而秦军究竟是什么,是怎么维持战斗力的,是利出一孔。秦国他是一种特殊的官舍份地制。只有当兵打仗,杀敌立功受爵,你才能分得份地,否则没饭吃。反过来,想要不去打仗不去求官府给你份地,也能活的办法,不管是当赘婿还是做小买卖,都是严厉打击的对象,征发第一个就优先征发这种企图逃避兵役的人。哪怕你去开荒,开荒开出来的地不归你的。杀敌立功受爵的人地从哪里分的,就从这里分。秦国这种土地国有的官舍授田份地制,保证了全民必须皆兵。利出一孔。秦国商鞅变法这种土地国有制下,杀敌立功受爵才能获得田宅,才能耕地吃饭。利出一孔。而山东六国那边是土地私有制,有功夫为国君贵族杀敌,不如活着回家多开荒种地,那地都是自家的。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但是秦统一之后,不得不承认了山东六国的现状。甚至反过来不得不"令黔首自实田",承认土地私有制。结果是不但承认了山东六国的现状,而且也让老秦国本土解散了官舍经济,实现了土地私有制的封建经济。老秦人不愿意也不需要前赴后继的杀敌立功受爵了,不需要杀敌立功受爵才能分得土地,可以自己花力气自己开荒又有地可种了。不再利出一孔之后,老秦人也没必要为了国君血战到底啊。变得和山东六国一样了,有功夫为国君贵族杀敌,不如闷猛纳活着回家多开荒种地,那地都是自家的。过去的秦国,也不是没有输过,不说没有被山东六国的合纵联军打进来过,但是在利出一孔的驱使下,全民必须皆兵的动力是充足的,前面一波死了后面还有一波又一波源源不断的秦军出来接着打,直到把合纵联军淹没为止。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秦末呢,"令黔首自实田"之后,老秦人不愿意也不需要前赴后继的杀敌立功受爵了。这就是为什么秦二世发现自己派完手头这波兵之后,居然就没有下一波兵了。秦二世的反应是大怒之下把李斯冯去疾他们这些宰相给拉出去砍了。但是没有用。子婴就更惨了,眼睁睁的看着刘邦进了武关之后如入无人之境,一路跟旅游一样轻松到咸阳了。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办法了。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秦末天下大乱而秦兵无力及时讨平。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统一天下后并未及时调整赏罚政策。大量被安排在关东担任戍守任务的士兵待遇不佳,对秦二世政府早有怨言。导致与叛军对垒一触即溃。其次是秦二世时期的严刑峻法导致关中百姓苦不堪言,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刘邦也不会特意制定那三条基础法规了。秦朝的法律体系极为完备,何必另起炉灶?而连基本盘的民心都丢了,秦二世政府哪来的精兵去讨伐叛乱?只有到了关东叛军打到关中的时候,关中百姓的爱国之心才重新被点燃。所以秦之亡,亡于秦也。

“老秦人”组成的长城军团和岭南军团在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

而且,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仍然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大量以关中子弟为主的官兵对外征战。内地起义,他们有的无力回国,有的成为囚徒(说实在话我都觉得骊山的那批囚徒有可能有一部分是蒙恬嫡系官兵)。一时无力平定叛乱。除了这两个重要原因,赵高对秦二世的蒙蔽也起到很大因素。赵高是不是来自赵国的复仇者先放下不谈,他如果不是复仇者,那么他的目的很可能在于巩固自身权力,甚至为了自身权力可以放弃关东的国土。这一点体现了他的短见。为何他要如此?

以我之见,他是觉得关东那些无法确定忠诚的秦朝官兵会对他的权力产生威胁(毕竟秦一直是个先军国家,军人的地位很高,他们能否支持以赵高为代表的文官政府很难说,甚至可能赵高此时尚未得到秦朝官僚系统内部一致的支持。不然他也不会搞指鹿为马的把戏来排斥政敌了),所以他以丢失关东国土为代价,让六国贵族为他清理秦朝守军,借刀杀人。至于关东国土,反正以前秦国也仅仅靠关中一地的力量就夺取了整个天下,现在先割肉,以后再恢复元气也不迟。再说,赵高是个短视之人,不会考虑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