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

结构 形成一个核心、两个圈层的空间结构,重点发展一带一轴三通道。

一个核心:包括南京主城和以主城为核心、半径约30公里范围的城镇和潜在的城镇发展地区,即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发展区。该区域是南京城市功能重组和集聚新兴城市功能的重点区域。

两个圈层:包括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

核心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核心城市强烈辐射,城市间相互作用最强、最广泛的区域。规划范围包括核心城市和距核心城市中心约5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镇)和区域,包括南京市、马鞍山市、仪征市、句容市、滁州市区、来安县、全椒县。

紧密圈层:与核心城市联系密切,接受核心城市的辐射,圈层地带节点城市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且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联系的功能地域。规划范围为核心圈层外围、距核心城市中心约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镇)和区域,包括扬州市、镇江市、芜湖市、滁州市的北部、巢湖市的北部、淮安市的南部地区。

一带一轴三通道:沿江城市带:包括南京、扬州、镇江、马鞍山、芜湖等5个设区市以及仪征、江都、当涂、和县等县(市)。城镇发展轴:北从金湖、盱眙开始,经天长、南京、溧水至高淳。三条通道:南京至句容并延伸到苏锡常都市圈环太湖地区、宜(兴)溧(阳)金(坛)丘陵山区通道,南京至滁州、明光、凤阳通道,南京至全椒、合肥通道。 布局 在总体布局上,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四片”,具体而言:

一核:南京作为都市圈发展核心引擎,将发挥省会城市以及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一带:沿江综合发展带,连接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等沿江中心城市,打造沿江产业城镇集聚带。成为辐射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延伸通道。

一区: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

四片:江南产业转型提升片(南京、芜湖、马鞍山)、江北承接转移与转型融合片(南京、芜湖、马鞍山的江北地区)、江南产业转移承接片(宣城市)、江北产业转移承接片(滁州、淮安、扬州北部地区)。

四大功能区域:优化提升区域包括南京城区、江宁区、镇江城区、丹徒区、扬中市、马鞍山市区和芜湖市区等。

重点拓展区域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广陵区、江都区、邗江区、仪征市、滁州市区、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淮安市区、涟水县、当涂县、和县、含山县、无为县、繁昌县、芜湖县、宣城市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等。

适度开发区域包括溧水区、高淳区、句容市、丹阳市、宝应县、高邮市、盱眙县、金湖县、洪泽县、南陵县、凤阳县、明光市、定远县、绩溪县、旌德县、泾县。

生态保护区域指山体、湖泊、河流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长江、大运河、洪泽湖、石臼湖、高邮湖、白马湖、邵伯湖、固城湖、老山、茅山、琅琊山及第一山等。 临港新城:将依托岸线港口资源,共建江姿丛衫南龙潭――下蜀滨江新城及江北六合――仪征跨界新城。江南龙潭――下蜀滨江新城包括南京龙潭、镇江下蜀以及宝华东北部片区,重点建设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核心区、临港先进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新城。江北六合――仪征跨界新城包括六合的龙袍、东沟以及仪征的青山、真州,打造江北沿江现代化工贸新城。

临空新城: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核心,以禄口――柘塘――博望新城和湖熟――郭庄新城为重点。禄口――柘塘――博望新城包括禄口、横溪、铜山、柘塘、博望等,打造全国航空物流主枢纽及以临空型产业、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同时积极培育休闲旅游、高档居住等功能。湖熟――郭庄新城包括江宁湖熟与句容郭庄,将发挥城际枢纽及邻近禄口国际机场的区位优势,吸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

科学城:将推进仙林――宝华科学城建设,具体包括仙林大学城和句容宝华西部片区。

产业新城:包括南京――宣城产业新城、苏滁现代产业园、南京――淮安产业新城等。 加强各行政区域、各景区景点的协调,结合资源特点进行旅游布局和开发,形成点、线、面结合,迹腔有利于组织都市圈旅游线路的大旅游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沿长江旅游带、沿城镇发展轴线旅游带、沿运河旅游带、环南京休闲度假旅游带,进一步密切与苏锡常都市圈环太湖地区旅游发展的联系。

沿江地区的旅游开发应突出密集的城市郑春人文优势,发挥众多过江通道及周边地区潜在的旅游价值,保护风景旅游岸线,发挥沿江港口的旅游联动作用,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都市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将南京都市圈沿江旅游带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沿城镇发展轴线旅游带的开发应结合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突出丰富的自然资源、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地方特色旅游等。促进沿城镇发展轴线生态旅游开发与沿江人文旅游开发的联动。

沿运河旅游带是江苏大运河旅游带的核心和精华,应突出沿运河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民俗风情,挖掘扬州、镇江、高邮等历史文化名城在京杭运河历史上高品位的人文胜迹,从地域上、文化上、主题上整合沿线的旅游产品,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都市圈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重要品牌。

环南京休闲度假旅游带要结合当前短距离休闲度假旅游的兴起,加快整合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以及镇江、扬州的部分地区的相关旅游资源,集中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产品。

进一步密切南京旅游圈与苏锡常都市圈旅游核心区域环太湖地区旅游发展的联系,加快建设南京至环太湖地区的旅游专用道路,增加沪宁线区域性快速通道,快速便捷地联系南京、苏锡常两大都市圈重点旅游区域。 力争使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南京都市圈区域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务院

南京创洽会重点专场活动之一第六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围绕“共同的规划、共同的明天”主题,与会都市圈7市负责人共商推进都市圈融合式发展、一体化发展大计,并共同签署了《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合作协议》。在2012年5月底前,该规划将完成初稿,并送各市征求意见;2012年7月底前将组织专家评审;2012年9月底前都市圈7市政府将联合向江苏、安徽两省政府上报;2012年底前由江苏、安徽两省政府联合上报国务院。

南京都市圈也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由于安徽省巢湖市的拆分,南京都市圈的八市缩减为七市,现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等7个城市。打造南京都市圈是国务院颁布的长三角规划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历届市长峰会主题的确定和内容安排,都是围绕“共建、共享、同城化”的目标,如2009年突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一体化,2010年提出相邻地区融合发展,2011年提出发展规划对接。2012年,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合作编制都市圈规划,力争使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合作协议》将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定位为承接放大长三角辐射的门户枢纽、长江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转型发展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的示范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规划》根据都市圈的自然地理格局、空间开发基础及适宜性,确定“一核一带两区”的总体空间格局。其中,“一核”指由宁镇扬组成的同城化都市核心区,是区域综合服务功能集聚中心;“一带”指沿江综合发展带,是产业城镇集聚带和区域发展引擎;“两区”指江南产业转型提升区和江北产业转移承接区。

在“一核一带两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规划》还确定了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基础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并营造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速集聚创新型、创业型和营销型高端人才;建立创新源、创新成果应用、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创新空间,设立国家科学城,加速提高科技产品营销水平,提升政产学研合作效能。

同时,《规划》还对都市圈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资源与生态环境等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及要求。其中构建联系南京与核心交通圈层各节点城市之间的八大内部通道,形成周边城市至南京中心城区半小时购物、1小时通勤交通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交通可达性的改善,也加快了都市圈内大型公共设施互补共享工程的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都有望在未来实现全方位对接。不仅如此,《规划》还提出了打造“一带、两片、十二团块”的生态空间架构,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完善区域生态廊道和绿道网络,提高不同生态功能板块之间的连通性。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