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影视节目中看到这样一种人——杀手,这种人既可恨又可怕,整天让人提心吊胆。而在太空中也有这样一类“杀手”,不同差嫌铅的是它杀的不是人,而是星球,这类杀手就叫“杀星”!
我们知道,宇宙中星体之间相距十分遥远,相互靠近的机会很少。但经过天文学家的观测和研究,发现星球之间也在互相吞食,互相残杀。科学家们把这类星球称为宇宙中的“杀星”。
天文学家就发现过这样一颗“杀星”。这两颗恒星本来是一对双星,都已进入晚年,均属白矮者烂星。这两个星球体积很小,可质量要比太阳大得多。经观测发现,这两颗星体靠得很近,相互围绕对方旋转运动。其中一颗大的恒星时刻都在吞吃比它小的那一个。大恒星把小恒星的外层物质剥下来吸到自己身上来,使自己越来越胖,体积和质量不断增大。而那颗被吞食的恒星逐渐变得“骨瘦如柴”,现在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星核了。
恒星不但吞食恒星,还会吞食行星。本来恒星向绕自己旋转的行星提供着光和热,但有时也会吞食它们。天文学家已经在一颗恒星的光谱里找到了它曾经吞食过行星的证据。
科学家使用高精度光谱仪分析了一颗周围有两颗行星的恒星HD82943,并将其光谱与一颗特征类似、但周围没有行星的恒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HD82943的光谱里有锂元素的同位素锂6的谱线,而另一颗恒星没有。锂6在行星中很常见,但在恒星中非常罕见,因为在恒星诞生之后不久,其中的锂6就会燃烧殆尽。HD82934里所含的微量锂6,就像小猫胡子上沾的牛奶一样,是这颗恒星可能曾经吞食过行星的有力证据。
不但星体之间存在着互相吞食的现象,星系之间也在互相吞食和残杀。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椭圆星系就是由两个旋涡扁平星系互相碰撞、混合、吞食而成。有人曾用计算机做过模拟实验:用两组质点代表星系内的恒星,分布在两个平面内,由于引力作用,以一定的规律相向而行,逐渐趋于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扁平星系经过混合确能发展成一个椭圆星系。
在宇宙中,除旋涡扁平星系和椭圆星系外,还有一种环状星系。天文学家们发现这类星系从外形看,恒星分布在环状圈内,有时环中央没有任何天体,有时有天体,有时环上还有结点。有人认为,这种环状星系的形成是由两个星系碰撞、互相吞食的结果。环中心的天体和环上结点,就是相互吞食后留下的痕迹。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还发现,某些巨椭圆形星系其亮度分布异常,好像中心部位另有一个小核。这很可能就是一个质量小的椭圆星系被巨椭星系吞食的结果。前面说过,天体之间、星系之间虚好距离都非常遥远,碰撞和吞食的机会很少。所以,要想证实以上说法能否成立,还需一定的时间。
最近科学家在银河系核心初次发现“吸血鬼恒星”,它从临近其他恒星中汲取生命能量。这些吸血鬼恒星叫做蓝团圆星,它们存在于银河系核心区域。经过观测,这些恒星从年龄上明显滞后于其他恒星,它们构成时期显得更加年老、火热,且出现蓝色。科学家猜想:蓝团圆星之所以看上去十分年老是由于它们从其他临近恒星中偷取了氢燃料,大概是碰撞吞噬了临近恒星。
恒星中的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