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
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二、人物:
安禄山与史思明。
三、原因:
1、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3、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
4、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中央军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四、影响:
1、战乱使社会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经过战乱,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
2、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后安史余党在河朔形成藩镇割据。
3、由于战争,造成劳动力严重不足,统治阶级不得不增加税收,使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方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反叛,形成唐中叶农民叛乱的高潮。
4、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5、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自两晋就已经开始,在安史之乱后,北民吵坦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过程:
1、安禄山起兵:
安禄山趁着唐朝腐败的时候联合了多个民族组成了15万官兵,以“忧国之危”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没用几天便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郡县。
2、兵临长安:
唐玄宗派兵前往洛阳防守,虽然使得安禄山找到了阻碍,但是由于宰相杨国忠的无能,安禄山最终攻入了洛阳。
3、马嵬兵变: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了马嵬坡,由于将士饥饿,兵力十分衰弱,导致升敬桐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长安、洛阳被安禄山占领,到达了安史之乱的最高峰。
4、灵宝之战:
756年六月,安禄山的部将崔乾在灵宝打败了唐的兵队,夺取了潼关。 肃宗即位:唐玄宗登基,这个阶段里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被击败。
5、安禄山稿森被杀:安禄山本来就患有眼疾,自从起兵之后,他的视力越来越差,直至失明,性格变得十分的暴躁。757年正月5日,安禄山躺在床上睡觉时被李猪儿杀害。
6、史思明复叛:史思明上书投降令唐肃宗很开心,封他为归义王,不料史思明得知唐朝要消灭他,开始复叛。
7、平定乱世:上元二年,叛军起了内讧,史思明被杀害,军队内部缺少了主心骨,屡屡被唐朝击败。宝应二年,史朝义无路可走,在林子里自杀,安史之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