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明堂是什么意思?

明堂是什么意思?

明堂,也叫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之一,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芹迟弯通天宫”。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唐朝明堂建于唐睿宗垂拱四年,武周明堂重建于武则天天册万岁二年。明堂是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91.3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明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为儒家的礼制建筑典范,是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开创了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嫌闷所谓明堂,即“明正教之堂”,是 “天子之庙”,有道是“王者造明堂、辟雍,所以承天行化也,天称明,故命曰明堂”,“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逸周书》,且出现频率很高,明堂为周公在洛邑始建,明诸侯之尊卑[1] ,表明在当时有实体的明堂建筑存在。但明堂最初的形制如何,却旦核不见有准确的记述。《考工记·匠人》记载的周代明堂是从夏代的“世室”,殷商的“重屋”发展起来的。明堂的主要意义在于借神权以布政,宣扬君权神授。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堂虽古已有之,但各朝营建时的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式样。东汉明堂为 “上圆下方,八窗四闼,九室重隅十二堂”。后来的曹魏、西晋修缮后继续使用。北魏因形制之争,又值世乱终未建成。[2] 南朝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夏五月,新作明堂于丙巳之地,始宗祀皇考太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摘自《建康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