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冠心病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脏病,随着医学科学工作者对冠心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危险因素: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心肌梗塞与冠心病猝死的发病与年龄成正比。

因此,冠心病是老年病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但是,近年来,由于其它多种因素的作用,冠心病的发病已经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

(2)性别:我们通常会发现男性冠心病人似乎比女性要多。事实也是如此,女性发病时间较男性迟10年左右。在25--50岁以前,男女冠心病发生率之比为2~5∶

1,女性在绝经期后逐年增加,60岁以后男女发病率之比基本相等,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而LDL则升高,此时,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

(5)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增高,而HDL下降,易患本病。

(6)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压升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危害,最常见者为冠状动脉和脑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60%~70%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8)肥胖: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超重10%为轻、20%为中、30%为重度肥胖),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

但目前认为,应该重视研究评价体重的方法。

不能单看体重指数,而应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已有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9)糖尿病:糖尿病易引起心血管病这一事实已被公认。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10)遗传:家族中有在年轻时易患本病者,其近亲患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在以上十大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或过低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这是由国内17个单位协同完成的八五攻关课题,也是首次大样本追踪调查显示的结果。研究还表明,舒张压和体重均值增高导致脑卒中发病率升高,而收缩压、体重及血清胆固醇均值增高则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症状: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

(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脂类药物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4)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等症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近年来心血管领域内重大进展之一。

急性冠脉综合征概念的提出和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治疗上的进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使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随之发生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阻塞。由于阻塞程度和机体代偿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后果。

(1)冠状动脉被不完全阻塞时,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

(2)冠状动脉被完全阻塞或几乎完全阻塞,但伴有体内早期自动溶栓或伴有充分,侧支循环等时,引起非Q波型心肌梗死;

(3)而不伴有体内早期自动溶栓或不伴有充分的侧支循环等时,则引起Q波型心肌梗死。

由此可见,冠状动脉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根本原因,而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直接原因。诊断:现在冠心病的诊断技术设备很多。最为简便的当属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它可以明确诊断各种心肌缺血、心脏梗塞,十分便捷,十分准确。

当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发生暂时的T波倒置,或ST段压低(下移);当症状消失后(经过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片),心电图恢复正常。

当然,少数情况下发生较严重的缺血(如时间超过十五分钟),心电图异常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数天)。当然,还有动态心电图、以及彩超、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等。其检查均有各自的优点或者不足。在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作出正确选择,扬长避短。治疗:

(1)药物治疗:多于发作时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平时服用缓慢释放的药物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另外,可以加服他汀类药物减缓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抗凝药物,如阿斯匹林、氯吡格雷等。

(2)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术(PCI)。

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已经在我院开展数年。

有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维持冠状动脉正常供血时间长等特点。

是冠心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预防:预防冠心病首先要从生活方式和饮食做起,主要目的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1)正常起居。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

(2)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悲喜。

(3)控制饮食。饮食清淡,少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不宜喝浓茶、咖啡。

(4)戒烟酒。吸烟是造成心肌硬塞、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

(5)劳逸结合。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6)体育锻炼。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如打太极拳、乒乓球、健身操等。

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增强抗病能力,增加心脏储备功能,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减少冠心病的各种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