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件始末
今年7月23日20时50分许,在大兴区科技路公交车站,韩磊与李明因停车与一名女子发生争执。过程中,韩磊将婴儿车内的女童摔在地上,导致女童严重受伤后死亡。今年9月25日,北京市一中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韩磊死刑,法院同时裁定准许受害人家属撤回此前对韩磊提出的总计273万余元的附带民事诉讼请求。
韩磊随后提出上诉,韩磊的辩护律师也更换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的徐平律师。之前,徐平律师对媒体表示,韩磊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与孩子母亲的争执中,对旁边的婴儿车发生了误判,以为摔的是货物。从心理上来说,他因害怕重回监狱也没有杀人的欲望,故不应当被认定为故意杀人。
11月19日大兴摔婴案公开审理
11月19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韩磊上诉案进行了公开审理。法庭上,韩磊的辩护人将事发时的监控录像绘制成图像向法庭出示,并按时间节点以文字形式进行分解说明,认为韩磊事发时没有看清楚车内是一个孩子,发生误判,应该是过失致人死亡,而不是故意杀人,建议二审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
检察员在发表出庭意见时表示,一审法院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当庭出示了新的证人证言。通过对各种证据综合判断认定,上诉人韩磊在事发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具备辨认和控制能力,明知车内是一个孩子并将其举过头顶然后摔下,构成故意杀人罪,建议二审法院驳回上诉人请求,维持原判。
11月29日大兴摔婴案终审判决
11月29日上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韩磊故意杀人上诉案终审宣判,驳回上诉人韩磊上诉请求,维持原判。韩磊终审被判处死刑。
北京高院认为,上诉人韩磊曾因犯罪被处以刑罚,仍不思悔改,在刑满释放仅九个月后,又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幼童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罪行极其严重,依法应予惩处。原审被告人李明明知韩磊是犯罪的人,仍从作案现场驾车帮助韩磊逃匿,其行为已构成窝藏罪,依法亦应惩处。韩磊系累犯,依法应从重处罚,并与其前罪判决尚未执行完毕的剥夺政治权利余刑数罪并罚。李明在假释考验期内犯罪,应依法对其撤销假释,将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与此次犯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鉴于李明系自首,且曾有不愿让韩磊上车的情节,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同时,韩磊所提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及法律依据,不能成立,应予驳回。韩磊的辩护人所提建议改判或发回重审的辩护意见,依据不足,法院不予采纳。检察院建议驳回韩磊的上诉,维持原判的意见理由充分,应予采纳。原审法院根据上诉人韩磊、原审被告人李明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所作的判决,定罪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应予维持。
据此,北京高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四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依法裁定维持一审判决,被告人韩磊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与其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剥夺政治权利七年二个月零十天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部分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page]
二、专家点评
摔婴案判决警示暴戾之恶
今年7月23日晚,韩磊因停车之事与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女子发生争执时,竟将婴儿车内的女婴高高举起,重重摔下,导致女婴最终身亡。
仅因一个小争执,就将女婴摔死,这种残忍的暴戾之举,毁掉的不仅是一个幼小的生命,一个家庭的幸福,而且严重撕裂了人伦社会的脉脉温情。
近有社会学家指出,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些“狠化”现象,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患者对医疗结果不满意竟敢拔刀刺杀医生;城管与小贩发生争执经常发生死伤……种种“狠化”现象充斥着暴戾之气,助长着恶霸情绪的泛滥。对摔死女童案犯依法判处死刑,既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也是对良性精神生态、柔软心理的推动和呵护。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社会的和谐,需要酿造更多人性的温暖。我们大家都应敞开善美的心灵,接纳明亮的阳光,摒弃恶性的情绪,让内心的场多些阳光,让整个社会充满积极、健康、和美的正能量。
大兴摔婴案:悲剧后的悲剧
北京大兴摔婴案是件悲剧,婴儿才2岁多,就这样无辜逝去,犯罪嫌疑人韩磊真该死,恰如他被检方讯问时的“求速死”。观察其人生轨迹,何不也是件悲剧,具有时代色彩的悲剧。而这种悲剧,又是如此有可能降临到许多同时代人生上,而值得反思、检讨。
综合南方周末、新京报、新浪新闻 等消息,韩磊出生在当时的航天部大院,但父母又属普通工人,从而韩是既与院外普通百姓孩子玩不到一起的干部子弟,又是被院内那些真正干部子弟所轻视的一群,是既入了不流也接不了地气的“半空人”。与此同时,其爸又长期在远离北京的川东北山区——万源县工作,得不到父爱,乃至被同龄小孩认为没有父亲,加上生活并不富裕,准确说较贫困,成长环境并不好。部委大院相对隔离的生活,为“三线”建设造成的父母分离,这种“时代病”相信给许多人带来了伤害。
因贫困、顽劣、报复,使韩磊产生了第一次盗窃:一 辆自行车,因自己家的被人偷走。在当时,自行车还属“三大件”,很金贵。这件偶然事件改变了韩磊人生,他被拘留后送入工读学校,本质就是少年监狱。在那里,韩被更坏的同学欺负、殴打,也因此被带坏。工读学校这种不适宜的制度设计,和劳教一样,又使多少本来只有一点瑕疵,改改就好的普通孩子,从此变成真正的坏蛋?
工读学校并不会教人好好学习知识、技能,出校后的韩磊谋生渠道、手段其实并不宽,加上国内并没有美国等发达的社区文化,来把他温暖地纳入怀抱,提供宗教、文化、培训、就业等服务,相反有的是北京居委会大妈们怀疑的目光、监视、打小报告,使韩更加难以融入社会,而再次盗窃——一辆豪爵汽车。可怕的是,当时北京正在“严打”,即不顾本来就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更多是为政治目的而人为加重某些罪行,以获得社会安定。因盗窃辆车,韩磊就被判了无期徒刑,联想到严打中多少人被“轻刑重判”,乃至失去生命,这又何尝不是中国特色的大悲剧?
韩磊从出狱到这次摔婴其实才半年多时间。从南方周末的报道来看,他是真正的想好好融入社会,重新做人。为此,他跑到山东,去办养羊场,想养殖些安全、绿色的羊来出售,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事情不如愿,在这种盛行“劣币驱逐良币”规则的社会,韩磊的高成本羊难以卖出高价格,他再次失败了。他回到北京卖破烂,出事前刚做成了笔生意,遂邀请朋友来喝酒庆祝。可以相信,至少在这次悲剧发生前,韩磊想作为正常人的心是真诚的、迫切的。毕竟,他太想获得社会的认可、朋友的尊重。
这次摔婴悲剧,韩磊的行为无可原谅。这次朋友聚会,很可能是他40年人生中最高兴的一次,在和朋友吃饭喝酒后,为进一步释放心中的那份压抑,而准备去OK厅唱歌。在此过程中,相信韩磊有份难得的自豪,小人物的那份自豪。但朋友的车被童车挡道了,兴奋中的韩于是下车来理论,进而发生了殴打。在这个短暂行为中,韩是亢奋的,也是失去理智的。他太想表现,太想证明自己“还行”。相信他举起童车、摔下童车的时候,脑里更多想的是“TMD我一生难得高兴次,你为什么来挡道!"。如果婴儿母亲在看到对方喝酒后多避让些,如果韩磊个人修养好些多理性些,人生历程阳光多些平坦多些,这样的悲剧就可完全避免!
从而,韩磊的悲剧,既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社会的。如果没有部委大院封闭的大门,如果没有”三线“建设带来的父子分离,如果没有本质是少年监狱的工读学校,如果没有”严打“时期法律滥用带来的”轻刑重判“,如果没有社会矫正机制与渠道的缺失,如果没有平等宽容文化与宗教氛围的缺乏,韩磊的人生,或者说我们每位同龄人的人生,是否都可能会重写呢?是否都可能陷入类似的漩涡?!
这,又何尝不是悲剧后的悲剧!这个、那个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page]
三、网友吐槽
必须接受法律制裁
网民“Feng藙”:给死去的女童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交代,法律严惩不贷!
网民“在梦想的道路上捡贝壳的小女孩”:对于那些无法用道德和良心来约束自己的人,只能靠法律来治理了,到这样的代价有谁能够承受。
网民“飛越瘋亼院”:不管是不是因为喝醉辨别不出摔的是物体还是婴儿,也不管是不是因为在监狱勤奋自学被减刑。犯罪是事实,必须法律制裁。
网民“Sylvia-hhc”:不管是谁,处于何种心态,都没有权利去剥夺别人的生命。总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天经地义。
冲动是魔鬼
网民“王建涛2010”:韩磊固然该死,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通过这件是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做事不能冲动,为一句口角净能把天捅个大窟窿,伤害多少个家庭,不是杀父弑母的仇恨,不是被逼迫的无地自容,那么就要理智的处理问题,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网民“Liebe_曾”:人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失去的会是什么。韩磊自然罪不可赦,但孩子的母亲其实更不可原谅。无辜的是孩子。所以,冲动是魔鬼。告诫自己,也提醒所有人。
网民“希望我是朵向日葵”:该死,孩子是无辜的,再怎么酒醉也懂得摔下去会死人,你这种人不值得同情。
网民“洪霖lynn”:冲动可以,请不要伤及无辜!“且慢,容我三思!”
网民“百合_百爷”: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冲动的惩罚啊!你让一步,我让一步不就好了吗?争来争去死的是孩子!
尊重生命,保护孩子
网民“吴广庆”:保护无辜的孩子,家长、学校、社会都做到位了没有?为什么幼小的生命频频受到威胁和伤害?我们应该进行怎样的反思?期待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网民“无限恐怖的巨婴”:有前科,对方无(微)过错,侵害对象是幼儿,造成被害人死亡,死刑是无解的。理智回归,虽然不希望任何人被判死刑,但若藉由此为侵害幼儿/儿童划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更多的孩子免于恐惧,死得其所,善莫大焉。
网民“我心飞翔hb ”:未成年的孩子,身边总有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生长环境,让孩子免于各种意外伤害,这是大人们,也是整个社会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网民“蓝宝石”: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是尊重生命。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民,尊重人民就是善待生命。从小悦悦事件,到抢劫犯在车里掐死婴儿,再到饿死女童,直至大兴摔死婴儿。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人性的丑恶,暴露无疑。
此案要引以为戒
网民“广达婚庆道具翟冰冰”:我想说一、罪犯得到了应得的惩罚,二、最关键的想请大家引以为戒,如果孩子妈妈不那么冲动,不与坏人一般见识,孩子应该会平安无事的。遇上了一个错的人,办了一件错的事,结果就是悲剧了。
网民“花小咩voila”:被告虽然该死,但是孩子的母亲难道不该好好反省下么?今后要多长个心眼,孩子太无辜可怜了!!
不应责备女童的母亲
网民“Lady_模棱两可”:摔孩子已经够穷凶极恶了,判决上写得很清楚。一般人冲动了也不会去摔孩子,这完全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非常恶意的报复。在这个案子出现之前,没有任何常识能让一个母亲了解到她与人口角能累计他人摔孩子,责备她完全是无知的行为。
网民“如果我是walker一定会吃了你”:现在判这人的刑是因为他杀了一条无辜的小生命!!!就算孩子他妈妈再无理再野蛮,也不足以成为人渣杀人的借口好么?[page]
四、媒体评论
以法律威严横扫社会戾气
大河网评论指出:任何社会也容不得暴力、戾气的存在,包括社会道德、更包括法律。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暴力、血腥等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特殊的原因、背景、情况,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为法治社会所不容。文明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刚性的法律的规范、调整。尤其是对旁逸斜出的社会戾气,法律必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以自己独具的威严如高悬的利剑般横扫社会戾气,还社会以和谐、健康。
山东商报评论指出:摔孩子的恶行,自然少不了法律的严惩。但杜绝戾气,更应该成为此后的生活常识:这不仅要求我们尽量保持一份好心情,从避祸考虑,还要随时准备一份容让的雅量。
暴力犯罪反思不能停
人民网评论指出:韩磊摔死女童,看似是他个人的罪刑,但近年来社会似乎涌动着种种暴戾气息,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紧张脆弱,稍有矛盾就引发激烈冲突。人本为理性产物,为何却生活在丛林社会,要用暴力来“捍卫”自己所认定的权利?尤其是对待孩子,这一最应受到保护的群体,人类社会世代传承的肉体与精神结晶,却屡屡成为被伤害者。从近年来屡屡有暴徒袭击幼儿园,作为报复社会发泄私愤的极端现象,到“禽兽教师”体罚甚至凌辱学生。韩磊摔死女童,更是将个案放大到了令人无法再回避的刺目与血腥,逼迫社会去思索,当今社会到底缺少了什么,暴戾由何而生,从政府到我们个体,应为校正这一社会病做些什么?个体的悲剧令人唏嘘,社会则要从中汲取让悲剧不再重演的反思与改进能量。
京华时报评论认为,即便各方都对摔童案的判决结果表示认同,也不能终止我们对极端暴力犯罪根源的追问。而剖析每一桩悲案的发生逻辑,表面上都有犯罪个体的心理因素,但更深层面则反射出我们所赖以生活的这个社会,缺乏对类似犯罪个体充分的关注和包容,缺乏对个体极端暴力心理的疏导和矫治。客观上分析,每个正常的社会都存在一定量不正常的人,他们构成了社会所应当特别帮扶的对象,如果不能及时通过一定的社会机制,将他们引导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这些人便很容易成为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一些“病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救治,那些原本不具有多少犯罪倾向的人就可能滑向暴力犯罪的深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一个向往社会安定的人,都是社会本身;我们对待身边人尤其是那些“看不顺眼”的人的态度,就构成了一种看不见的社会机制;而我们从暴力犯罪中所遭受到的伤害,也都最终与我们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息息相关。
财讯评论认为,阻止一个变狠的社会,是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而作为社会个体,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去影响周围的人;少一些暴力泄愤,多一些理性思维。因为,你怎么样,中国便怎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page]
四、社会反思
9月25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兴摔婴案终于做出一审判决,主犯韩磊被依法判处死刑。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舆论和广大网友的关注。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对于这一判决结果,支持的声音呈现压倒性的趋势。网友认为,死刑是对死去女童的一个交代,也是对社会的一个交代。对于无法用道德约束自己的人,只能靠法律来治理。
韩磊曾因盗窃被判无期服刑17年,后通过自考减刑,同时他也喜欢古典诗词,在狱中写数十万字自传体小说《昔我往矣》。对于自己的行为,他表示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孩子因我而死,所以我一直觉得特别对不起家属,不做任何辩解,我愿意用我的命抵命。当时我就写了一封《求死书》。”对此,有部分网友认为,韩磊的错误源自一时的冲动,因为细小的瓜葛,却造成如此恶果,着实令人扼腕。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此案无疑折射出当下社会,人与人之间戾气充斥,怀疑仇视的情绪不断滋生。如何消弭这种戾气,让人与人相处变得更友善、真挚、温暖,已成为社会机构的一种责任。
在摔婴案发生后不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7月26日舆情解读文章《莫让暴戾之气蒙蔽心灵》指出:被摔女童牵动着万千百姓的心,要求严惩凶手的强烈呼声是他们的仇视罪恶,向往善意的表达。在惩治那些极端残忍的犯罪的同时,我们的社会更加需要的是温情和善意,是对人性中的向善之心的呵护与扶助。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个体,有时候人与人之间一些小的摩擦不可避免,然而在争执面前,如果我们能宽容一点,学会换位思考,就很可能会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有评论指出,摔孩子的恶行,自然少不了法律的严惩。但杜绝戾气,更应该成为此后的生活常识:这不仅要求我们尽量保持一份好心情,从避祸考虑,还要随时准备一份容让的雅量。每个人仍应心存良善,别让笑容远去,温情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