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有些时候,口腔的异常变化是全身疾病的信号,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了解这些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口腔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是消化道上端的一个扩大空腔,由上下颌骨、肌肉、血管、神经、唾液腺、粘膜和皮肤等组成。
口腔的最前面是上下嘴唇,唇的正中有唇系带,能控制上下嘴唇的活动。
嘴唇的红色部分叫唇红,其毛细血管十分丰富而又分布很浅,在呼吸困难或贫血时,嘴唇通常呈现青紫色或苍白色。
口腔的两侧是颊,在颊粘膜的中央有腮腺导管的开口,唾液的大部分就由此分泌。
口腔上壁的前部是硬腭,其后部是软腭,在软腭的最后中央是悬雍垂(俗称小舌头),硬腭和软腭将口腔与鼻腔分隔开。
口腔的后面与咽部相连接,上通鼻腔,下通咽喉,是呼吸及吞咽的必经之路。
口腔内有舌和牙齿等。舌的前2/3称为舌体,后1/3称为舌根。舌的表面略显粗糙,一般可以见到很多红色和白色的小乳头,舌根部还有8-10个呈“人”字形排列的大且扁平的乳头。
乳头四周有很多极细小的味蕾,味蕾里面有味觉细胞,能分辨出饮食的酸、甜、苦、辣等味道。舌尖下面粘膜正中处,有舌系带与口底粘膜相连,能控制舌的运动。舌除有调节发音作用外,还有咀嚼、味觉和吞咽等生理功能。由于人的消化及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变化、新陈代谢的改变、体温的增高以及毒素的吸收等因素,舌粘膜会有许多种不同的表现。祖国医学宝库中有舌诊的方法,主要以舌表现颜色的深浅,舌苔的多少等为参考来诊断病患。
口腔里的唾液主要是从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泌出来的。腮腺通过细长的导管开口于颊粘膜的中央,颌下腺及舌下腺开口于舌系带两旁。当咀嚼食物、说话和唱歌时,腺体就会分泌唾液,再从这几处管口流到口腔里。
除此之外,口腔粘膜下还有很多小唾液腺,特别是下唇粘膜下有许多小米粒样的“唇腺”。这些小唾液腺经常分泌出较粘的唾液。唾液不但可以使口腔经常保持湿润,而且还能与食物混合,有助于吞咽和消化。
口腔具有咀嚼食物、品尝滋味、吞咽食物、帮助发音、辅助呼吸等功能。
身体健康有时候反映在口腔上,我们要警惕10种口腔异常带来的疾病信号。
具体是哪10种异常呢?
1、半透明牙齿:胃酸反流。美国克里夫兰诊所牙科专家马修·梅思娜表示,胃酸反流(胃食管反流病)会导致烧心。
胃酸反流至口腔会导致牙齿珐琅质遭到腐蚀。
专家建议:减少柑橘类水果和苏打水等酸性食物摄入量,睡前两小时不要吃东西。及时看牙医,做适当治疗。
2、牙齿磨损:夜间磨牙症。梅思娜博士表示,压力过大会导致夜间磨牙。
专家建议:做瑜伽和打坐冥想等活动都有助于缓解压力。另外,牙医会选择合适的牙套帮你保护牙齿。
3、口干:腮腺舍格伦综合征。华盛顿家庭医生卢梭·梅耶表示,该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泪腺、唾液腺等遭到自体免疫系统攻击,使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唾液和泪液等体液,导致慢性眼干口干。
专家表示,虽然体征主要为口干,但是该病大多由眼科治疗。该病难以治愈,但有多种药物可以缓解症状。
4、持续性口腔异味:糖尿病。
梅耶博士表示,口臭(顽固性口腔恶臭,甚至刷牙后也无改善)可能存在多种诱因,糖尿 病是常见原因。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缺乏,无法将葡萄糖完全转换为能量。一旦葡萄糖缺乏,身体就会将脂肪分解为酮类酸性物质,该物质聚集于唾液(血液和尿液中也含有),就会导致口腔恶臭。
专家建议,去医院做全面体检。
5、牙龈苍白:贫血。梅耶博士表示,身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不足,负责携带氧气至肺部的红细胞减少。牙龈血管密集,如果红细胞不足,牙龈就会发白。
专家建议,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贫血。如果没有缓解应看医生,牙龈发白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
6、口腔金属味:味觉障碍。梅思娜博士表示,口腔金属味道出现一两天,可能是味觉障碍所致。缺锌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锌对味蕾细胞的正常工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专家建议:及时看医生,查血测锌。多吃牡蛎、红肉和禽类等富含锌的食物。
7、牙龈萎缩:牙龈炎。梅思娜博士表示,不良口腔卫生习惯会导致牙垢及牙结石,进而诱发慢性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牙周炎及牙龈萎缩。牙病久拖不治还会增加心脏病和脑卒中危险。
专家建议,坚持每天早晚刷牙,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看一次牙医。
8、舌苔颜色异常:细菌或真菌感染。梅耶博士表示,暂时性褐色或黑色舌苔可能是咖啡或烟草所致。然而,白色或黄色舌苔(并伴有发痒或敏感)则可能是细菌或真菌感染。
专家建议,看医生,药物很容易治疗。
9、舌面崎岖不平:游走性舌炎。游走性舌炎(也称“地图舌”)的症状为舌头表面出现地图样红色斑点。梅思娜博士表示,该病通常原因不明,有医生认为是辛辣食物所为,通常一周会自愈。
专家建议,如果舌头红色斑点持续时间长,斑点变大,则应该看医生以排除口腔癌的可能。
10、口疮:口腔溃疡。梅耶博士表示,口疮是一块小且疼痛的溃疡或伤痛,通常见于口腔。此病多因为压力所致或酸性食物进食过多。口腔溃疡通常10—14天会自愈。
专家表示,如果口腔溃疡处出现灼痛刺痛应看医生,抗菌漱口液、糖皮质激素软膏或局部类固醇药物都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刺激。
(责编:吴任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