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是讲究方法的,很多一心想要打上钻石王者成为大神的朋友,不要埋头苦练了,适当地学习一些技巧,增加一些知识,才是高效制胜的法宝,本教程解析英雄联盟技术要点,可以从认知方面让你的软谋略有一个质的飞跃,可以解析出那些让你有时隐约感觉到却又从未细细研究思考的问题和技巧,硬技术方面的解析发在另外一个教程里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英雄联盟是集技术,谋略为一体的游戏,之所以让人觉得玩这个游戏很厉害的人智商都很高,就是因为有着很多谋略的成分在里面,谋略是个跳跃性很大的东西,你需要像做实验那样去研究,分析,总结,否则你玩个三五年,提升的也只是硬技术方面,单凭硬技术还无法称雄称霸。虽然我们玩的只是一个游戏,但是玩游戏也要有玩游戏的态度,要玩就要玩好,暂时的麻烦只是为了更多更爽的优越感。
下面将英雄联盟谋略给大家划分了若干个模块,挨个详解。
一:战斗角色。
概要:将游戏局势大致划分为几种状态,你只需要根据认定标准来判断自己现在处于哪种战斗角色,然后记一下它的战斗使命,就可以灵活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团队中成为推动胜利的推手。
1:独立战斗
2:辅助战斗
3:辅助队友
4:伤残人员
取决因素:战场状态
(认定标准)
独立战斗:可以无条件上去打架,并且血量足够放完技能击杀或撤退,或足够先手上前放技能开团而不先被秒杀
辅助战斗:只能找时机上前输出,不能无条件上前时,即为辅助战斗
辅助队友:当伤害不足以对敌方造成有威胁的输出,但血量并不危险时,即为辅助队友
伤残人员:自己的血量低到足以让敌人一击致命,且敌人的血量无法让你一击致命时,即为伤残人员
(战斗角色使命)
独立战斗型:1、针对敌人团队要害薄弱处进攻。2、为队友创造战斗条件。3、打出团队基础伤害。
要根据英雄成长类型灵活运用战术,纯肉弱攻重在为队友创造战斗条件,例如帮队友扛第一波技能,或引诱敌人集中为AOE型伤害队友创造输出条件,有时候只需要切入战场一次即可死掉,或者是帮助ADC黏住敌人创造输出条件。
而半肉半攻重在针对敌方薄弱处进攻,辅在为队友创造条件和输出基础伤害,需要多次切入战场存活时间够久。
辅猪战斗型:尽可能最大化地输出,不需要配合任何人,输出团队中高量级伤害,根据伤害类型灵活运用战术,爆发型的可以打完技能就死,持续型的要坚守到最后。
辅猪队友型:控制战场,引诱敌人,帮助队友。
伤残人员:不要被任何的东西诱惑,尽快回城,重整旗鼓重头再来,所谓诱惑,即是看似可口,丢之可惜,但又难以得到的东西,要抵挡住诱惑,需要足够的识别能力,识别出这东西的利益与风险究竟哪个更高。
战斗角色的转变:战斗角色不因英雄特性而定,一个辅助照样可以在合适的时机成为独立战斗型角色,战斗角色在游戏中根据局势而变,需要灵活转换运用,你在上一刻是一个独立战斗型,下一刻可能就降为辅助战斗型,再下一刻你可能就成为伤残人员,唯一的使命就是尽快逃回家。
常见误区:
1:只知道多个使命中的一个,且固守这一个战斗使命,不肯灵活转换。经典的表现形式为只会把大无脑放到敌方后排的猴子、石头、皇子。
它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你是一个独立战斗型角色时,攻击薄弱,创造条件,输出伤害,这三者都是你的使命,就好像你既要养你爸妈,又要养你老婆,还要养你儿女,你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这月给谁的钱多一点,如果你说你是你爸妈生养的,你只养你爸妈,那你肯定讨不到好果子吃。
2:战斗使命的转换不够灵活。因为地方团队的特性,有些英雄在上一局大部分时间都是个独立战斗型的,而这一局继续按照上一局的模式来打却频频吃亏。
例如酒桶,上一局团队大部分是单体爆发伤害类型、移动战斗型,团战时只要炸回脆皮,炸开其他人,团战基本就赢了。而这一局团队里大部分是AOE伤害类型、定点战斗型,你把人都炸散了,AOE发挥不出优势,或者对方要害人员被切要跑你们也追不死,团战基本就变数很大。
所以战斗使命要清晰地知道,英雄种类这么多,难免会经常有一些小的团队特性冲突,要根据敌方阵容来权衡是坚持自己的特性还是放弃自己的特性来发挥队友的特性。
3:对战斗使命不清楚。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例如队友大部分是AOE英雄,但是敌方总是走得很散,对于独立战斗型角色来说,就要承担吸引敌方攻击的责任,这样可以让敌人集中一点。而在一些局中,敌方第一波技能爆发太高且手都很长,而自己这边普遍又都是半肉半攻和纯攻弱肉类型英雄,这样一开团队友必有一个先死的,所以这种局经常是自己这方没法开团,压根不敢打,所以独立战斗型英雄就应该选择出纯肉,主动去承受敌人第一波技能,这样队友就敢上了。
哪怕你是半肉半攻甚至是纯攻弱肉的英雄,这样虽然个人战斗力降低了,但是团队战斗力增高了,玩英雄联盟你如果只在乎个人战绩而不以团队输赢为重,那你更适合打CF逆战的团队模式。
4:对战斗角色的转换不够敏感。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自己残血了却还想上去放两个技能,冒了极大风险,却不为杀人只为多放两个技能,纯粹被欲望所驱动。成了伤残人员就要有伤残人员的觉悟,除了人头这种利益可以作为一个过得去的理由来冒险,否则不要去冒险。
二:攻击类型
1:主动攻击型
2:被动攻击型
取决因素:控制技能,技能整体效果
主动攻击型;有控制技能
被动攻击型:无控制技能,只能等待敌人主动打架,或者找时机输出,如大部分ADC和炸弹人等英雄
攻击时机:
主动攻击型:团战时要找准敌方走位的漏洞开团,比如一个脆皮稍微上前了一点点,或者落后了一些无法及时过来在最佳位置和时间输出,不要无脑开团。
被动攻击型:团战时要躲得远远的,尽量不要过去耗血,除非手长,否则指不定敌人就一个闪现过来,或者你一个走位没控制好,没预判好,敌人把你控制住了,你们这波团战就基本希望不大了,中后期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耗血,耗血前要衡量好风险,算好敌方位移距离和控制距离。
三:机动类型
1:移动战斗型
2:定点战斗型
取决因素:技能起手速度,普攻起手速度,技能效果
移动战斗型:技能可以边跑边放,技能伤害高,起手速度够快,技能范围够长,冷却够短,普攻起手够快,如皇子,猴子,大部分的AD上单英雄。
定点战斗型:技能冷却较长,起手慢,技能范围短,技能伤害低,普攻起手慢,如发明家,荆棘,洛克,凤凰,总管
战斗特性:
移动战斗型:可以边跑边打,可以多次切入战场又撤出战场,机动性强,打个比方就好像装甲车和坦克飞机。
定点战斗型:切入战场就不容易撤出,且输出伤害不需要太多的移动,就好像笨重的导弹炮台,开过来了就一定得打几发导弹出去才能牺牲掉
误区:
1:搞不清楚自己的打法,自己明明是定点战斗型却总是去追着敌人打,结果每次都是费力不讨好,例如洛克,荆棘之类的,所以要分清楚英雄的机动类型,你是个坦克就不要做飞机才去做的事情。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总管这个英雄,会打的人总是会选择一个冲过去就不会再轻易撤出战斗的时机E过去,而不会打的人喜欢冲在前面,E过去没A两下就只能,结果是即没输出伤害还损失了血量甚至人头。而荆棘和发明家这类远程定点的英雄,也最好选择敌人正跟队友血拼的时机放技能,而不要在它正在追击队友或者自己的情况下匆忙丢出技能,即不要在敌人会不停移动的时候放技能,就算放也少放一两个核心伤害技能留着。
四:伤害类型
1:单体爆发
2:AOE爆发
3:单体持续
4:AOE持续
(优先攻击对象)
单体爆发:优先攻击敌方薄弱处,即半肉半攻和纯攻弱肉
AOE爆发:只要能命中多个敌方英雄,皆可优先
单体持续:优先攻击敌方血多的英雄,因为持续型输出的价值就在这里,持续型输出最容易攻击到的也是血多的英雄,单体持续英雄一般都是ADC一类,ADC通常不能切入战场太深,所以敌方血少的英雄一般也打不到,就算能打到,也造不成多少效果,因为你肯定不能长期持续地攻击它,A个一两下威胁不够大,所以血少的英雄留给单体爆发,也不要贪人头和残血,先完成自己的伤害使命才是关键。
AOE持续:同AOE爆发,只要能命中多个英雄,打谁皆可。
误区:
1:攻击对象错误。很多人把单体爆发技能给了肉,比如祖安和河流这类英,最后导致敌方输出没有受到威胁血量剩余太多,自己这边却已经输出乏力,整个团队被对方追着打,这种情况ADC肯定不能输出了,丧失了持续输出结果就是整体输出降低了很多,况且单体爆发没了技能跑路,肉被卖了也只能是白白浪费掉血然后悲惨死掉。
还有很多人努力地将单体持续输出给脆皮,结果要么是自己没A几下就死了,要么是成功地杀死了敌方脆皮,但是敌方的肉血量剩余太多,单体爆发根本打不下来,团战中后期一两个肉配合一个输出就可以追着一堆的残血跑,己方队形被完全冲散,逐个收割。
五:操作类型
1:稳定型(如火女的Q,剑豪的大,不选中就无法释放的技能)
2:条件型(如机器的Q,石头的大,有可能放空的技能)
(技术侧重)
稳定型:稳定型的英雄更多的侧重于如何在战场中走位,判断敌人的技能间隔和伤害,稳定型的手一般也稍短。对于稳定型英雄来说,增加个人价值最高效率的是判断敌人技能间隔以及双方伤害来控制走位和切入撤出战场。
条件型:条件型的基本都是些AP之类的,完全不用那么讲究走位,不用太过于判断敌人的技能间隔,伤害就更不用判断了,因为条件型的基本都是放完技能就撤,而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预判技能来提高命中率,对于条件型英雄来说,增加价值效率最高的地方是技能命中率,以及AOE技能放到的敌人个数。
总结:选择一个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操作类型,专打这一类英雄,可以让自己更快上分,因为术业有专攻,门门好当然好但是难,先精一个再精下一个是最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