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粽子简介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

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粽子简介

历史

粽的历史悠久,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期的东吴地区(今江轿帆苏一带),用菇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粽子传统是仲夏与端午的必备食品。

数世纪之后,各地民俗故事将在地信仰、节庆与粽子起源结合,衍生出不同民俗羡帆辩故事。例如屈原及伍子胥等仪礼。兄缺

惟其年代与最早西晋时期关于角黍之记载(公元236年-297年)皆有落差。例如,民间传说在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公元前278年),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吃米饭而不去咬屈原的遗体。

屈原投河自尽时,粽子尚未出现于中国地区。最早将粽子与屈原联系之记载为南朝梁人吴钧之《续齐谐记》(公元469年-520年),此时距离屈原逝世(公元前278年)已有八百至九百年之久,与粽子之记载(公元236年-297年)也有两百至三百年的差距。

除了纪念屈原之外,江苏等地,粽子被认为跟伍子胥信仰有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