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为了表彰起兵以来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武诸臣,特意于南京鸡笼山建造功臣庙,“死者塑像供奉,生者虚位以待”,一共设立了二十一个位置。但是“只建名号、未赐封爵”,就是先设立了名份,还没有正式赐封爵位。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太祖正式兆皮敏大封功臣,共封爵三十六人。
其中公爵六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侯爵自中山侯汤和以下二十八人、伯爵诚意伯刘基、忠勤伯汪广洋二人。
此后洪武五年(1372年)崇山侯李新封侯,十年(1377年)西平侯沐英封侯,十二年(1379年)安庆侯仇成等十二人封侯,十七年(1384年)武定侯郭英等三人封侯,二十年(1387年)航海侯张赫等三人封侯,二十一年(1388年)全宁侯族枝孙恪封侯,二十五年(1392年)越巂侯俞渊封侯。另何真二十年(1387年)封东莞伯,桑敬二十三年(1390年)封徽先伯。
原有侯爵中,十一年(1378年)中山侯汤和晋爵信国公,十七年(1384年)颍川侯傅友德晋爵颖国公,二十一年(1388年)永昌侯蓝玉晋爵凉国公。
另常遇春次子常升,二十一年(1388年)因兄长常茂被废黜,承袭世袭公爵,改封开国公。
合并晋爵者,及剔除死后追封、追晋爵位者(如汤和自中山侯晋爵信国公,常遇春追封鄂国公),洪武时生前封爵功臣共计五十八人。
这其中,因各种原因被太祖诛杀者二十八人,包括:
公爵: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
侯爵:平凉侯费聚以下二十一人;
伯爵:忠勤伯汪广洋、东莞伯何荣(何真子)、徽先伯桑敬;
未被太祖诛杀,但是也不属于善终者有三人,包括:
除爵流放抑郁而终者一人:郑国公常茂;
受迫自杀一人:颖国公傅友德;
疑似中毒被握首害一人:诚意伯刘基;
得以善终者有二十七人,包括:
公爵: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卫国公邓愈;
侯爵:淮安侯华云龙等二十三人。
善终者内,又可以分出洪武二十三年(1389年)前去世,和洪武二十三年后去世两部分。洪武二十三年前去世者,是正常情况。洪武二十三年后,因李善长、蓝玉两件大案,功臣们被诛杀大半,但还是有未被牵连、得以善终的。
这其中有:
信国公汤和(殁于洪武二十八年)
长兴侯耿炳文(殁于永乐元年)
西平侯沐英(殁于洪武二十五年)
雄武侯周武(殁于洪武二十三年,运气好)
武定侯郭英(殁于永乐元年)
航海侯张赫(殁于洪武二十三年,一样好运气)
凤翔侯张龙(殁于洪武三十年)
越巂侯俞渊(殁于建文二年征伐燕军阵中)。
以上一共八人。
被太祖诛杀的功臣们,如德庆侯廖永安是知道秘密太多被灭口(溺死小明王之事),永嘉侯朱亮祖是贪赃枉法、搜刮地方导致太祖震怒而被杀,没有什么可说的。
韩国公李善长一案,明着是牵扯到胡惟庸谋反案,其实是太祖为了打压淮西功臣派,顺便彻底废除丞相制度,独揽大权所致,这一案诛杀韩国公李善长及平凉侯费聚以下八侯。
江夏侯周德兴是因为儿子淫乱后宫,被株连所杀,和故意诛杀功臣不是一个路子。靖宁侯叶升按史书记载是“胡党余孽”,属于李、胡一党收尾而已。
真正导致太祖晚年打大开杀戒,牵连巨大的诛杀攻城,还是因为太子朱标突然去世,造成太祖原定的承袭计划被打乱,大明社稷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