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江西省弋阳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南宋中期,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的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形成极富特点的唤迟“徒歌、帮腔”演唱方陆枝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并繁衍出多种变体。
扩展资料
1、弋阳腔的现状
弋腔在清代以后逐渐衰落,而作为其后裔的高腔,在清代曾有较大的发展,高腔在清初进入北京,曾盛极一时,称为京腔,当时曾有“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说,北弋即指京腔,到清末才衰落绝迹。现在,在赣剧、湘剧、祁阳戏、川剧、闽剧、潮剧等不少戏曲剧种中仍保留着高腔。
2、弋阳腔的价值
弋阳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它对中国戏曲尤其是中国地方戏曲发展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戈阳腔在明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城市中人们加上了弹唱的形式,为后来京剧形成奠定一定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当时整个戏曲行业的和悉李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弋阳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