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形势,搞明白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全省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过程中,“第一书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有利性。“第一书记”都是从各级各部门的优秀干部中选派出来的,懂政策、熟业务,到了村里任“第一书记”,担负着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各项决策部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的历史性重要任务。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也要看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各类扶贫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正大量向农村倾斜,各级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关注,要有信心当好“第一书记”。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好“领头羊”。当前一段时期,脱贫攻坚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贫困村要脱贫,发展思路是关键,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立足村情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既要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基础性、长远李银性的工作不放,又要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焦发力,精准施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作为“第一书记”从城市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手握笔杆到拿起锄头,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进入角色,沉下心去,搞好调研,摸清村情,理清思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要把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作为自哪激宴己的首要职责,认真学习中央、省、州的各项政策,做到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要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助村上盘活集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引进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想方设法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相关产业,拉动集体收入增长,增加群众收入;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班子议事、民主决策等制度,积极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具体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敢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抓落实,搞好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对社会治理混乱村,要加强治安联防、社会调解工作,强化村级联防队伍、民意调查队伍建设,创新群众自治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作风代表形象,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不仅代表自身素质,更体现了派出单位的形象,甚至是党委和政府的形象。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干,因此驻村不仅要身驻更要心驻,要切实克服“到农村镀金”的临时观念,“走马观花”的调研观念,“蜻蜓点水”的走读观念,“心挂两头”的浮躁观念,树立起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当外人当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既要立足当前解难题,更要想得长远让群众得实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用心干出群众称道、组织认可的实事、好事,用真情实绩赢得群众信赖。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心系群众的责任意识。事事处处想着群众,大事小事关爱着群众,铅销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忠实地履行职责,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事看起来无足轻重,但这些不起眼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就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因此服务群众不能因其善小而不为,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既要抓好关乎群众长期受益的大事难事,更要抓好群众当前急需解决的事情。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第一书记”工作的主要标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他们的期盼,让民意在决策中唱主角。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民主议事作用,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农村当前和长远发展,符合党和政府政策的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做群众才会把“第一书记”看成有人情味,有责任心,最可信赖的人,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刻在群众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