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印度,许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含棚迅一位苦行僧式的人,这个人剃着光头,上身赤裸,皮 肤黧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架木制纺纱机,他一有空就纺起纱来。他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 阵阵激动的欢呼,会有一群信徒自愿跟随着他。他就是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莫 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甘地出身于印度一个古老的家族。在印度这个等级森严、种姓 界限分明的社会,这种优越的出身使他有机会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这种教育使甘地认清了 印度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屈辱现实。他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 况。于是,还在国外时,他就开始从事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大学毕业后他在南非作律师。 非凡的智慧、超人的胆识和坚强的意志使甘地不仅成了一名出色的律师,还成了印度侨民反 对种族歧视斗争的领导人。因此,当他回到印度时,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民族独立运动领袖。 印度是一个有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十分深广。这两种宗教教义繁 复,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它们都反对任何暴力,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 地是一个虔诚的教徒,笃信教义。因此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争取印度民族独立解放的方式, 叫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两部分内容:“非暴力抵抗”和与 英国殖民者“不合作”的态度。具体内容有:辞去英国人授予的公职和爵位;不参加殖民政 府的任何集会;不接受英国教育,以自设的私立学校代替英国统治者的公立学校;不买英国 货,不穿英式服装,自己纺纱织布;不买英国公债,不在英国银行存款,等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了高潮。这一年,英国殖民 当局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生产,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引起了当地人民强烈 不满。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自制食盐,以此抵制当局的食盐专营法。此时已是6 0岁出头的甘地身体力行,带领一群人,从印度北部阿默达巴德城修道院出发,步行向南, 到海边煮盐。一路上,日晒风吹,蚊叮虫咬,甘地却毫不介意,沿路向群众宣传,发表演 说。经过24天的徒步旅行,到达海边时他的队伍已有上千人。 甘地和他的信徒们在海边坚持了三个星期。每天清晨,他们先在海边祈祷,然后,打来 海水、蒸煮、分馏、过滤、沉淀。劳动是艰苦的,对于由于多次进行绝食斗争而疾病缠身, 此时已是60岁开外的甘地来说更不轻松。但他自始至终参加劳动,直到被捕入狱。 印度各报对甘地的“食盐进军”进行了广泛报道。沿海各地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自制 食盐。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请愿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殖民当局十分惊恐,他们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 取缔国大党。 甘地被捕的消息传开,犹如在油锅里加进了水,顿时举国沸腾。数万名自愿者要求与甘 地一同坐牢。当局逮捕了6万多人,更加激怒了人民。不久,各地爆发了武装起义,有的地 方宣布独立,建立自治政权。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正脱离“非暴力”的轨道,走向暴力革命。 英国殖民当局吓坏了,他们想起甘地的“非暴力”主张,便改变了策略。1931年1 谈此 月,殖民当局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随后,与甘地达成了协议:甘地改变 不合作态度,停止不合作运动,而当局则释放政治犯,允许沿海人民煮盐。这就是《甘地— 艾尔文协定》。 《甘地—艾尔文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获得独立。但协议 已签,人心已涣散,其余坚持斗争的人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从甘地的愿望来说,他不想看 到暴力和流血事件发生,坚持以“非暴力”形式斗争,因而签订了这一协议。可这与他为之 奋斗的印度独立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以后,他又发动了几次“个人不合作运和慎动”,继续 为印度独立而奋斗。他多次被捕入狱,多次绝食祈祷。在他和其他一些志士的努力下,印度 民族独立的运动依然进行着。 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也为了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 间的纷争而斗争。他周游全国,到处进行演讲,常常为此而绝食。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位身 体消瘦、神情疲倦而坚毅的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调解两个教派的争端。 功夫不负苦心人。1947年6月,印度半岛建立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以印度教为主 的印度和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巴基斯坦。经过长期的斗争,印度人民终于获得了独立。在成立 印度联邦制宪会议上,甘地被称为“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英 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获得了如此巨大荣誉的甘地,依然保持着他极端朴素的本色,依旧赤着上身,剃着光头 (这种装扮是效法古代的苦行僧),随身带着纺纱机,一有空闲就纺纱(这是为了振兴印度 的民族纺织业,主张自力更生而作出的表率)。 1948年1月30日,79岁的甘地在一次调解教派纷争的活动中被一个极端分子枪 击,而离开人世。“圣雄”甘地多彩斑斓而业伟功丰的一生结束了,但他永远活在印度人民 和世界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