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误传的,原本是张召忠在2014年2月的一期《海峡两岸》中说的“激光武器最怕雾霾”,利用雾霾中的细微金属颗粒大幅削弱激光的功效,张召忠的原话是雾霾可以防激光武器。
雾霾颗粒的直径最大为80微米,大部分居于1微米到10微米之间,而激光波长在绝大多数在1000纳米以下,也就是1微米以下,所以激光难以绕过雾霾颗粒,在雾霾中激光衰减是非常剧烈的。
其实就激光武器而言,目前世界上现有的水平也很有限(功率很低,作用距离很短)。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本来就不是随心所欲,而需要选取一些相对容易传播的波长,但云雾、霾、气溶胶粒子、降水等因素都可能对激光束产生吸收、散射和折射,从而严重削弱其能量,大大降低作战效能。
不管是用于攻击的激光,还是用于测距、制导、干扰和通信等非杀伤用途的激光,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与大气不利传输条件角力,为此在光束质量和自适应补偿系统等方面耗费了巨大成本和精力。特别是对于攻击性的激光系统,这甚至成了它应用化的根本障碍之一。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雾霾对于削弱激光武器的攻击力确实是很有“效果”,但它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