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一般指希格斯玻色子。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希格斯玻色子。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利昂·莱德曼无意中为希格斯玻色子起了“上帝粒子”(God Particle)这么一个名字。莱德曼写了本科普书,原书名叫“该死的粒子(Goddamn Particle),因为希格斯玻色子难以找到,但出版商认为不妥,遂改成了“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1964年,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提出了希格斯机制。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自发对称性破缺,希格斯玻色子是能量粒子的能量介质并将质量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
在粒尺前正子物理高能粒子物理的微观粒子中‘玻色子是可以与费米子对称耦合’形成可测量的‘实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反粒子’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产生希格斯实粒子,它通过自相互作用的介质而获得质量。当今在粒子物理的前沿希格斯粒子耦合的质量实体存在的‘发现’是由中国的粒子物理科学家贡献。
2013年3月,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表示先前探测到的新粒子是希格斯玻色子。
上帝粒子的研究意义
GeV/c^2是基本粒子质悔颂量的一个单位,其中GeV是10亿电子伏特,c^2是光速的平方。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物质的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因此,以电子伏特为单位的能量除以光速的平方,就用来衡量粒子的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物理学基本粒子“标准模型”理论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其自旋为零,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作用下产生质量,为宇宙形成奠定基础。迄今为止,“标准模型”预言的其他粒子都已发现,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尚未在陵悔实验中证实,它又被称为“上帝粒子”。一旦研究证实希格斯玻色子不存在,“标准模型”理论将被推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帝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