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丁圣元翻译的书有哪些

丁圣元翻译的书有哪些

丁老师翻译了《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日本蜡烛图技术》以及后来的《金融市场技术分析》三本技术分析方面的巨著,可以说,无论是西方的各种技术指标,还是源于日本的蜡烛图技术,我们熟悉和使用的背后,都有丁老师的功劳。这三篇,就分别是这三本书的序言。三篇序言依次作于1994年、1997年和2010年,跨度不小,从中可以明显看到丁老师对技术分析看法的变化。在《期货市场》一书的序言中,丁老师提出面对市场,个体所做的决策,无非是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经验分析,基础分析属于大规模的理论分析,个人不宜使用。他明确写道:“所以,至少对于一般的交易者来说,基础分析没有操作性可言。”相比后两篇序言,这一篇篇明裤幅较短。不知道是不是丁老师当时对技术分析的了解还不如后来精深,毕竟当时可供学习和参考的书籍还少。不过当时,他就已经提出了一个观点,技术分析是经验,类似游泳,要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验证。这个观点对我们大有裨益,新手要入市,要小资金先操练,就是怕淹死了。也是借这个比喻,丁圣元绝首老师第一次提出了“水性是经验总结,不是科学,但这并不能否认水性是人类在水中生存最重要的依托,它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这也就是技术分析的特点。”丁老师借游水来说明技术分析不是科学,是经验,有效这个观点,是有开创性的。但是今天看来,如果拿游水比喻,水性比作盘感更加恰当,而技术分析应该比作游泳理论更加合适。当然,事后回头说起来容易,20年前提出这样的观点,就难了。三年后,《日本蜡烛图》的序言中可以看出,丁老师已经根据上一本书和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分析实验。在继续支持技术分析的同时,丁老师也拿出了更多的案例来支持自己,也提出了自己对技术分析各种流派的看法(很有可能来自这三年间的交易经验)。这篇序言里,他首先肯定了蜡烛图技术的先进之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单一的技术分析方法或者指标,是不够的,不能战胜市场。要综合足够多的指标相互验证,并且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序言中写道:“分析市场,最好首先巨细无遗,把市场信息一网打尽。然后,才能够理清楚整部的交响曲,最后顺理成章,摘出适合自己的旋律。”丁老师的这篇序言里,关于技术分析各个流派各项指标,自己的看法已经有了显著增加,但是也表现出了对指标不能准确预测市场的困惑,当时他的处理方法是,收集尽可能多的指标(相互联系越远越好),互相验证提高准确性。根据最近的理论和看法, 这种多指标相互验证并不能带来更高的准确性,但在当时,多指标验证也是勇攀技术分析高峰的必然选择。这两篇序相隔大概三年左右,时间不算久。丁老师也经历了对技术分析不很精通到学贯各门各派的过程。这一时期,他基本表现出了对“技术分析比基础分析有用,技术分析可以预测市场“这一观点的认同。到了《金融市场》这本书的序言,已经是又过了13年之后2010年的事情。这时丁老师的观点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他不再相信技术分析了,相反,丁老师经过十三年的牛熊,技术分析的理论和实践都更加地炉火纯青了。不同的是,他成了一个坚定的趋势交易者,他不再追求互相验证,他认为越简单的指标越好。同时,他也不再把技术分析当做预测市场的水晶球,而是当做发现趋势的试金石。他在书中写到:“技术分析的目的并不是预测市场,而是要求交易者必须根据当前市场条件进行应对的动作要领和行动纪律。”市场不可预测,技术分析只负责帮助使用者确定“当前市场条件”。技术分析预测市场的难度很大,我们难以做到。但是技术分析对各种市场走势的确认是有一定准确性的,我写过一篇文章《学图形,能逃命》,我的经验证明了技术分析对明显趋势的判断有帮助,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什么工具人为添加的成分越少,距离市场越近,换言之,什么工具越简单、简易、简明,什么工具便越合适用来观察市场,揭示事实。”这也是丁老师化繁为简返并槐数璞归真的感悟。13年的市场沉浮,丁老师还在这篇序言的最后提出了投资的“一”到“多”,“多”再到“一”的三重境界说,也正暗合了丁老师自己写这三篇序言时的状态。在这篇序里,丁老师重申了十六年前1994年就提出了的观点,他说:“技术分析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手艺,是一代代市场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交易实践总结提炼、又在市场中靠它生存的一套动作要领——经验法则。”这也再次验证:技术分析是不能单靠读书读来的,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在市场里摔打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得小心,因为我们得活下来。无论如何,丁老师都是为技术分析在我国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他的翻译有相当水准。我读他的书,读起来舒服,读后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