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六安市历史的地震次数

六安市历史的地震次数

一、西晋元康四年(294 年)  夏历六月,寿县5.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2.6°,东经116.8°  震中烈度:7 度。  震害情况:《晋书》卷四《惠帝纪》记:“六月,寿春地大震,死二十余家。”寿春即现寿县。  《晋书·五行志》则记:“六月,寿春大雷,山崩地坼,人家陷死。”  二、明洪熙元年(1425 年)  夏历二月十八日,六安5.7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1.7°,东经116.5°  震中烈度:7 度。  震害情况:《洪熙实录》卷2 页6 记:“直隶六安卫奏,二月十八日夜地震,七日乃止,城  垣楼堞多倾塌。  三、明嘉靖十六年(1537 年)  夏历四月初五,灵璧5.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3.6°东经117.6°。  震中烈度:7 度。  震害情况:康熙十九年《灵璧县志》卷一页14 记:“嘉靖十六年四月,地大震,民居坏十  之四、五,夜复震。”嘉靖十六年《宿州志》卷8 页7 记:“四月初五日戊时,地震,屋璧若倾侧  然,人有惊走者。本夜子时,复震尤其。  四、明万历十三年(1585 年)  夏历二月初六日巢县南5.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1.2°,东经117.7°。  震中烈度:7 度  震害情况:康熙十二年《巢县志》卷4 页3 记:“地大震,墙屋有倾复者。”  五、明崇桢十七年(1644 年)  夏历正月初一,凤阳5.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2.9°,东经117.5°。  震害情况:《明季北略》卷20 页2 记:凤阳:“是日大风霾,震屋扬沙,咫尺不见。”《清史  记事本末》卷4 页1 记:“皇陵附近庐舍人民坍坏尤甚。”  六、清顺治九年(1652 年)  农历正月初一日,霍山5.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穗粗纬31.4°。  震中烈度:6 度。  震害情况:顺治十八年《霍山县志》卷3 页53 记:“地震有声,自西南而东北,屋瓦皆  坠。”  七、清顺治九年(1652 年)  农历二月十四日,霍山东北6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1.5°,东经116.5°  震中烈度:7~8 度。  震害情况:顺治十八年《霍山县志》卷3 页53 记:“床如倾仄,碗碟皆碎,州界石桥断  裂,庙中塑像有头仆地,似刀截者。”  乾隆十六年《六安州志》卷24 页7 记:六安:“六、霍地震,屋瓦欲泻,石桥尽裂。”  八、清康熙十二年(1673 年)农历二月十二日,合肥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1.8°,东经117.3°  震中烈度:6 度。  震害情况:《清史稿·灾异志》卷44 页1633 记:“庐州地震,声如雷,屋舍倾倒。”清庐  州治合肥,领舒城、庐江、无为、巢县、六安、英山、霍山等县。  九、清乾隆八年(1743 年)  农历五月九日,泾县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0.7°,东经118.4°,  震中烈度:6~7 度。  震害情况:乾隆八年《泾县志》卷21 页5 记:泾县:“地震,有声自西而东如雷,鼓楼  崩。”乾隆十八年《泾县志》记:“有声如轰雷,人有惊仆者,南城塌数丈。  十、清道光九年(1829 年)  农历十月二十二日,五河5.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3.2°,东经117.9°  震中裂度:7 度。  震害情况:光绪二十二年《五河县志》卷10 页20 记:五河:“地震有声,民居庐舍倾覆,  毙人无数。”  十一、清道光十一年(1831 年)  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夜、凤台东北6.2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2.8°,东经  震中烈度:8 度。  震害情况:故宫《清代地震档案史料·安徽卷》55 页记:凤台:“该县东北计家集地方,  于八月二十三日夜地震,倒袜裂塌革、瓦房屋三百余间,压毙大小男妇二十七名。又该处毗连之  山里集,同时震塌房屋,压毙民妇蔡氏等六名。”光绪四年《重修安徽通志》卷347 页24 记:  “怀远:平阿山民房圮五百余间,压毙多人。”清方士淦《蔗余偶笔》记:“怀远、凤台交界山中  裂开几十丈,声响如雷。”  十二、清同治七告族闭年(1868 年)  农历九月十五日,定远南5.5 级地震  震中位置:北纬32.4°,东经117.8°。  震中烈度:6~7 度。  震害情况:道光间修、光绪间增补《定远县志·祥异卷》定远:“十五日已时,复大震。自  是屡震不已,南数十里最甚,老人仓墙屋多坍塌,压死人  十三、1917年霍山6.25级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畜伤亡和房屋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