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来说,时光网努力地在走另一条路(不同于豆瓣电影的一条路),但这条路走得不告明弊顺,有点下坡路的意味。时光网目前的问题是,一些积极的改变没得到用户认可,甚至招致反感,老用户流失,而游客止步于浏览电影资讯和电影资料库,未能成为新用户。
2011年以来时光网的一系列改版,做了一些尝试,有些做得不尽人意,伤害了用户的感情,有些则表明正逐渐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其中包括:
弱化群组地位。现在打开时光网首页,在登录之后,很容易的就能在导航栏找到群组的入口,下面也有一小块地方留给热门群组。而在改版之前,群组的入口不是这样简单地在导航栏写着,周/日的热点群组话题会展示在首页,有时小编还会改标题帮忙造势,那时候群组组长和组员还以老子今天上首页了而倍感得瑟。群组的地位被弱化是很明显的,这让很多时光老用户怨声载道。不过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举措,很多群组的热门内容越来越天涯化,很欢乐,但和电影无关。与其让优秀的电影群组讨论淹没在这些喧嚣热闹的天涯八卦之中,不如把这些无关的喧嚣埋得深点,让用户把心思放在电影上,提高群组的UGC质量,减低信噪比,让时光网变得更电影。当然,不免会伤害用户感情??
个人主页改版,社交元素增强。这个改动最大袜族,包括个人主页向微博靠拢、用户名重新洗牌并且变成唯一性、一句话短评与社交整合变成时光微评??目前来说,社交元素的增强有两个优点:一是打破了以前以群组为单位的小圈子交流模式,确保在降低群组活跃度(弱化群组地位)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全面的社交方式;二是一句话短评与社交整合变成时光微评,让以前没多大价值的一句话短评沾上SNS的光,活络起来。但问题是SNS对于时光网是否必要。电影的视觉和心灵感受,并不像生活的琐事一样,可以晒一番,可以与人槐侍闲聊。有感觉的用户会写长影评而不是去唠一句,那些唠一句微影评的,又实在拉不起社交。目前来说,很多老用户不买时光的账,SNS化很失败。还让人觉得时光网不纯粹。
与院线合作,推出购票服务。这个不需多说了,豆瓣电影和时光网都在做,谁不做谁就亏。但目前两家都不全面。这与中国院线的生态有关,要都谈下来不容易。
与电影公司合作,吸引它们把中文官网开在时光网上。这个能做好真的很不错,但目前进展几乎属于停滞,估计是时光网的谈判筹码太少了。突出电影行业的资讯。电影准备前期、拍摄中期、上映后期的新闻都有,这方面时光的新闻很全面,几乎国内外热影的电影都有,做得比较好,而且属于豆瓣电影所没有的东西,http://M1905.com也做得不错,但界面排版等实在太糟糕了??不过由于影片类型大多是大投入大制作的商业片,电影资讯又有广告造势之嫌,让人觉得时光网过于商业。热播电影推广和首页flash宣传。这个是实打实的广告,有时是首页前头放flash,有时干脆直接弹出一整个页面放flash。广告很宏大很华丽,如果是好片那当然无所谓,但好像广告的标准是砸钱就行,很多爱憎分明的影迷不买账。在用户心中,这又是时光网过于商业的一条罪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