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怎样理解鲁迅说的“‘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这句话呢,万分感谢!

怎样理解鲁迅说的“‘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这句话呢,万分感谢!

1,还是要从出处看起.这句话出自《且介亭〈“题未定”草(之九)〉》。  2,整个段落是:  自然,如果随便玩玩,那是什么选本都可棚模拆以的,《文选》好,《古文观止》也可以。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眼光愈锐利,见识愈深广,选本固然愈准确,但可惜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杀了作者真相的居多,这才是一个“文人浩劫”。例如蔡邕〔4〕,选家大抵只取他的碑文,使读者仅觉得他是典重文章的作手,必须看见《蔡中郎集》里的《述行赋》(也见于《续古文苑》),那些“穷工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委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手头无书,也许记错,容后订正)的句子,才明白他并非单单的老学究,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明白那时的情形,明白他确有取死之道。又如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阿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5〕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6〕之类的“金刚怒目”〔7〕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譬如勇士,也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性交,如链枣果只取他末一点,画起像来,挂在妓院里,尊为性交大师,那当然也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然而,岂不冤哉!我每见近人的称引陶渊明,往往不禁为古人惋惜。  3,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很明白啦。意思是要完全了解一个人,不能单单凭一两篇文章或是一两个选本,而应该读他的全集。--“‘猛志固常码罩在’和‘悠然见南山’--都是陶渊明写的,说明他不但有猛虎般“金刚怒目”的刚勇,也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与悠然。如果我们凭借某一选本的某一文章,有了取舍,就看不到这个人的真实全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