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小窍门

土石方计算经验

土石方计算经验

很多人不知道,今天小编为大家解答

1、简单平均法

简单平均法,就是将各测量点挖填深度简单平均,然后乘以总土方面积,得出总的土方工程量。

适应范围:地势平缓的全挖或全填区域的土石方工程。

优点:方便快捷。

缺点:准确性极差,特别在挖填方并存的区域,会抵消掉部分工程量,最好不要应用在要求准确计量的工程结算、工程造价鉴定中。

2、划块加权平均法

划块加权平均法,就是根据自然平和设计标高的变化特征,划分不同的土石方工程计算区块,分区块计量汇总。

适应范围:主要适应在预算、控制价的编制,或者地形区块特征明显工程的结算。

优点:较方便、较简单平均法准确。

缺点:区块划分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取得计量各方的一致不容易。

3、断面法

断面法,就是根据地势变化的程度和计量精度要求,间隔一定的距离划分区段,用各区段两端的土石方工程量的平均截面积,乘以区段长度得出区段的土石方工程量,然后将各区段的工程量汇总,得出总的土石方工程量。

适应范围:道路、堤坝、沟槽等线性工程的土石方工程计算。

优点:方便、简单,造价各方较容易达成一致。

缺点:计量准确性不高,特别是区段内地势起伏较大或者挖、填方并存时。

计算方式:手工算量,现在造价人员主要以EXCELL表嵌入公式进行计算;软件算量,诸如汉迅土方计算系统、易算土方戴帽宝、科凯戴帽宝土方等很多,其原理都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土方戴帽”,即把自然平比作头,把设计基底线作为帽子,帽子和头根据桩号接合在一起,决定是挖头(土)还是填头(土),见以下截图是否像顶帽子。

4、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就是在计算区域内,按照一定的等间距布置方格网,在网格的交点标注挖(填)前标高、挖(填)后标高及挖(填)深度,然后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网格的挖(填)方工程量,最后将各网格的工程量汇总,得出总的土石方工程量。

据前面笔者的观点,方格网法是一种土石方工程计量方法,而非测量方法,测量的精度仅跟测量点的密度和代表性,以及设定特征线的现场相符程度有关;方格网图是在原始测绘图上用软件进行内插法处理得出的,采用计算机技术,网格间距可以做到无限小(只要计算机的性能足够强大),因此以提供方格网的网格间距跟测绘费挂钩也是没道理的。

适应范围:能够采用计算机辅助计算的土石方工程,一般需要CAD版的地形测绘图。

优点:约定俗成的一种土石方工程计量方法,能够得到各方的认可。

5、三角网法

三角网法,就是在计算区域内,将特征点(原始测量点)或者离散点(即将特征线按一定的间隔分成可识别的若干点),三点就近连成三角形,在各角点标注挖(填)前标高、挖(填)后标高及挖(填)深度,然后按照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各网格的挖(填)方工程量,最后将各网格的工程量汇总,得出总的土石方工程量。其基本原理:用三角形的面积乘以三个角点的挖(填)深度得出三角网的土石方工程量,对于挖填方并存的三角型内,以挖填零线作为分界线,分两部分分别计算。

适应范围:各种情况下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

优点:适应范围广,不但可以软件算量,还可以手工算量;计算精度高,直接以原始测量点或者离散点作为计算点(不像方格网用内插法得出的点)。

缺点:在土石方工程算量中,大家好像没有三角网法的概念。

计算方式:手工算量,或者以EXCELL表嵌入公式进行计算,对于不能提供CAD版测绘图的,可以用比例尺度量计算三角网的面积;软件算量,某些软件提供三角网的计算诸如飞时达土方算量软件等。

案例:胶南市某新建厂区土石方工程造价鉴定项目

项目造价鉴定技术路线:因仅提供了纸质测绘图,不能采用软件算量,故本次鉴定主要以三角网法算量为主。

鉴定结果:本来是施工单位起诉建设单位欠工程款,计算结果显示因施工单位超挖土方并外运(实际上是卖土),需重新外购土方并回填至设计标高,实际上是施工单位欠建设单位工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