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答案

相比于他杂文的严峻凛然、锋芒毕露、泼辣犀利、意味深长等特点,这些散文却透露着玲珑剔透、情趣盎然、细腻生动、鲜美可口,表现出的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显得趣味盎然。这也充分体现了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热爱探求知识的品性。 文章里,非常分明地表现了两个情绪,一是百草园的景物,童年无限的生活情趣;二是三味书屋里教条、枯燥、乏味的读书经历。我喜欢对百草远的描写。 文章的开始部分,就十分引人入胜:在百草园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这么多景物,而且不是象流水帐一样毫无生气地罗列,是生动、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点缀在前面的词汇使得这些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去年游览鲁迅故居时的感受,一个这么普通的园子,何以被鲁迅写得那么具有魅力和情趣呢?反思后顿悟,是我以成人的平常眼光去看,它才如此平淡,而作者却以儿童的眼光,看出了它美好的景色和无穷的趣味。这更我对这位民族斗士投以敬佩的目光,原来,鲁迅才是真的性情中人。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对于儿时的作者来说,百草园都有无穷的乐趣。冬天捕鸟的描写更始 让人历历在目、蠢蠢欲动我当年初读此文时,一直想学着按文中的描写去尝试一下,这实在是被鲁迅的文笔煽动的,呵呵。 常常想,这样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充满大无畏精神的斗士,能够写出如此充满情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美文,是我们的幸运,也是鲁迅本人的幸运。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529|评论(25)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回答 共22条2011-04-14 16:39热心网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题一、课内语段阅读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岁春草园的 (方位 ) ,百草园的(名称) ,百草园的 (变迁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乐园 )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二、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乎春耐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森族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9.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三、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3·机关:秘密 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四、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六、课内语段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2分) 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 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地心情。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提问者认可]|260|评论(44)2011-04-10 10:27热心网友qi jie huo参考资料:nyn8|评论(1)2011-04-13 21:28hanhaichensha|四级没题怎么答?12|评论(1)2011-04-16 19:19loolqy|二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题一、课内语段阅读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2)相传叫做百草园。(3)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4)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5)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方位 ) ,百草园的(名称) ,百草园的 (变迁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 (乐园 ) 。2、文中的“似乎确凿”怎么理解?(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又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童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3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概括(1)-(4)句所介绍的内容(1)位置(2)名称(3)下落(4)景物。4.从第(5)句可以看出“我”对园子的感情(热爱)(怀念)5这段的中心句: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二、 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1.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略写对百草园的总体印象。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味觉:又酸又甜3. 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4. 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5. 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百草园的(声响)。 “这里“指(短短的泥墙根一带)7. 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8.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9.分层 第二层景物描写主要围绕(趣味)一词来写的。10.“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11.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12 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碧绿)(紫红)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肥胖)(轻捷)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是分别从(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生动而形象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了自由快乐的儿童生活乐趣。13,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静)态,用动词“窜”“喷”写(叫天子)(斑蝥)的“(动)态。14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为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15这段景物描写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详写泥墙根一带,略写整个园景,以面烘托点,又以点照面,既完整,又重点突出,具体生动。三、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相同点如:都是儿童之乐,表现儿童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享受,对自由欢乐的追求……不同点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只能暂借片刻逍遥……2·作者写“美女蛇“故事的目的:(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3·机关:秘密 4·高枕而卧:放心大胆的睡觉,比喻不加警惕,无忧无虑。四、课内语段阅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a扫开;b打扫;c暴露;d露出;e支;f架;g拉;h牵;j撒;k投;i系;m捆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 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捕鸟的结果 :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6·这段写了三件事: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7这段的中心: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六、课内语段阅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第一段描写,写出了(d ) A. “我”对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 B. 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热爱。 C. 表现了对书塾生活的厌恶。 D. 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作者把有无限趣味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百草园里有无限乐趣,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热切追求知识的思想感情,写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死气沉沉,流露出作者的不满情绪,这样对比着写,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3. 第一段文中有三句,把“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并列在一起是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4.(1)从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过渡)作用。 (2)第一段文字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 拟人 (3)文中的三个“也许”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一项(b) A. 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 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与无奈的感情。 C. 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5. 第二段主要写“我”在课堂上(分心),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厌恶。(2分) 6. 鲁迅对“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那样憎恨是因为(c)(3分) A. 他当时年纪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认为学习限制了他的自由。 B. 老师教学生死记硬背,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也不好,用戒尺、罚跪来对付学生,他很反感。 C.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少年的求知欲,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古书堆中,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必须改革旧的封建教学制度。 7 两个“Ade”作用:表达了我对百草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同样的告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8·“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表达了我对百草园难舍难分,依依不舍的心情,以孩子的语气显得天真活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9·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10·这篇散文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地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地心情。11·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著作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都收在《鲁迅全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