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杂化:指同一原子内由1个ns轨道和1个np轨道参与的杂化。形成的2个杂化轨道各含有1/2的S成余扒分和1/2的p成分,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80°。
sp2杂化:指同一原子内由1个ns轨道和2个np轨道参与的杂化。形成的3个杂化轨道各含有1/3的s成分和2/3的p成分,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sp3杂化:指同一原子内由1个ns轨道和3个np轨道参与的杂化。形成的4个杂化轨道各含有1/4的s成分和3/4的p成分,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09°28'。
杂化:指原子成键时,在键合原子的作用下,价层中若干个能级相近的原子轨道有可能改变原有的状态,混杂起来并重新组合成一组有利于成键新轨道,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称为杂化。
扩展资料
发展史
杂化概念是莱纳斯·鲍林于1931年提出。
化学家莱纳斯·鲍林第一个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甲烷(CH4)等分子的结构。这个概念原本是为了解释简单的竖弯昌化学系统而开发的,但是这种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至今天它仍然是一种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有效理论。
轨道是描述电子在分子中的行为的一个模型。对于较简单的原子,如氢原子,薛定谔方程可以被精确求解。在较重的原子(如碳、氮、氧)中,原子使用了2s和2p轨道,类似氢原子的激发态轨道。
杂化轨道被认为是这些原子轨道以不同的比例互相叠加而成的混合。杂化轨道理论给出了路易斯结构的量子力学解释,因而在有闹局机化学里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p杂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p2杂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p3杂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