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顺风车又出事了。滴滴公司宣布从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并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和产品逻辑。那么,顺风车的产品逻辑出了什么问题?
被免职的滴滴顺风车总经理黄洁莉今年5月份在一次采访中说:顺风车具备需求大、价格低、模式轻(C2C)等特点,以及一定的社交属性,所以增长速度很快。
而就是因为顺风车的门槛低,只要求车主提供无犯罪证明和车主、车辆信息就能加入,所以造成车主鱼龙混杂、事件频出。
顺风车的产品逻辑有没有问题?我觉得要基于以下方面防范:
1、首先从“人性恶”的角度防范。说人性都有“恶”的一面,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兔子急了还咬人”。怎样防范?我觉得目前可以采取同性载同性办法,男车主只能收到男乘客的搭乘信息,而无法收到女乘客的搭乘信息,这样应该能防范暴力事件的发生;
2、可以从时间上加以约束。比如顺风车只能在早上6点到晚上10点运行,超过这个时间,平台不再提供服务。不过,顺风车上次空姐出事是在半夜,这次乐清女孩出事是在白天,此招虽能防范一些问题,但不能从根子上解决;
3、滴滴在平台软件上要有与公安联网的报警功能。报警功能要内嵌在打车软件中,比如这个乐清女孩发现有问题,就可以直接在打车软件上报警,这样滴滴和警方都能在第一时间接到信息,进而采取措施,防范暴力事件。
4、滴滴应该增加线下纠察人员。滴滴认为顺风车可以减少运营成本,线下运营人员可以很少,其实这是错误的。就像自来水公司还有抢修人员、维护人员一样,滴滴不应该省去这些必要的成本,而应该有一些网格化的服务、急救人员,随时赶赴有问题的区域,也能对不发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这是我初步想到的几个方面,欢迎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