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看看课件
约3550字。
羚羊木雕
张之路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2..抓住课文关键,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3.揣摩、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中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作用。
知识.技能
.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领悟并倡扬文中所表现的纯洁真诚的人情美。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学习多角度想问题的思维方式,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
1.谈话法。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语言描写极具个性化,依课文内容分配朗读角色,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2.讨论法。就羚羊木雕引起的这场家庭矛盾冲突的具体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小中见大,让学生受到教益。
教具准备:投影仪、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就"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这一话题收集整理学生采访父母的材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角色感知课文在语言、动作、心理上的表现力,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2分钟)
我们生活在关爱中。有来自亲人的关爱,有来自朋友的友谊,这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在成长,但如果父母未发觉我们长大了,如果这种亲情与友情发生冲突,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他们爱的表达会给正在成长的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将与大家一道走进女作家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探究生活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3分钟)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用简明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要求:什么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分钟)
2、指名学生概述故事(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加以概括。)
三.人物形象分析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18分钟)
我们来个身临其境,感知人物心理,要体会得深刻,就必须要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个性、思想等,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说话活动:
投影仪:
“选题说话”:
记叙文,时间顺序写的
记叙文
按事情发展顺序
第一课时
1.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 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
2.默读。
3.畅谈读后感。
4.再默读:看同学的观点哪一种更符合作品内容,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5.分角色朗读。
(1)各自练读。
(2)分好角色。
妈妈 故事叙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3)朗读。
6.内容研讨。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7.辩论的准备工作。
(1)根据学生意向,分甲、乙、丙三组,分别代表父母、“我”、万芳。并选定主持人。
(2)要求各组课外做好准备工作,反复钻研课文,准备辩论材料。
第二课时
1.辩论。
辩论30分钟,评议5分钟。评议先由学生发言,最后教师小结。
2.语言运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______________多么仗义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俩形影不离。
(4)_______________管___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满不在乎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手里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二、有助于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一些论述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的考验。(马克思)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
三、有助于揣摩课文写作方法的一些论述
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恩格斯)
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
巴尔扎克也说,艺术作品的任务只是“布置方程式的符号,而并不想去解决它”。这并不是说,作者不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必根据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生活,而是说,作者的理性活动——他的观点和对生活的判断,应该通过形象的概括来表现,应该蕴藏在形象之中,让形象向读者说话,让读者从形象的深刻的感染中得到结论,从而对生活作出判断,加以解决。这是艺术的特征,也是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形象来再现的不变的规律。(唐
插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