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属于禾本科芦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发达的葡萄根状茎,且茎中空光滑;叶片披针状线形,排列成两行;圆锥状花序微向下弯垂,下部枝腋间有白色柔毛;果实呈披针形;花期在7月;果期在8~11月。芦苇得名来自于《本草纲目》,古代芦苇被称为“蒹葭”,而《本草纲目》将其称之为“芦苇”,后世也采用了这种叫法。
芦苇分布在中国各地,常见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芦苇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喜生于沼泽地、河漫滩和浅水湖等环境的称之为湿地芦苇;分布在干旱区绿洲农田外围、盐碱地,甚至一些沙漠区域等环境的称之为旱生芦苇。芦苇的繁殖能力强,在适宜条件下,无论是种子、根状茎和地上茎都可栽种。
《本草纲目》记载芦叶可以治疗霍乱,而芦茎、芦根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芦苇花序雄伟美观,常用作湖边、河岸低湿处的观赏植物,有固堤、护坡、控制杂草的作用,杆为造纸原料或作编席织帘及建棚材料,根状茎供药用。芦苇还是湿地沼泽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芦苇湿地的生态价值具有“第二森林”之美誉,在净化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其他植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芦苇(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的信息,请点击:芦苇(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