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词库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读后感,1000字,原创,好的话,追加财富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读后感,1000字,原创,好的话,追加财富

清平湾——一个我从没见过到过的地方,一个贫瘠而贫困的地方,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积淀的地方,也是一个洋溢着浓浓的黄土气息的地方。那一道道的黄土高,那一群群缓缓前行的牛,那一孔孔窖洞中住着的婆姨娃娃,那个唱个不停的破老汉,那个天真无邪的留小儿,都让人觉得如此亲切。没有人会相信这是插队生活中的一幕。那场轰轰烈烈的上迅判山下乡运动曾经是多少人的噩梦,清平湾也远不如名字美好,“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绵延不断”。树也很少,“少到那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在这片土地上,有的是苦难、贫困,但在作者眼里,还有人们美好、淳朴的情感和愿望,还有整个民族生存的底蕴。 破老汉是个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过力的人,他曾跟着队伍一直打到广州,若不是恋着家乡的窑洞,他就不是现在这个撅一根则判树枝赶着牛,走一路唱一路的破老汉了,也不会让他的留小儿吃不上白肉,穿不上条绒袄了。留小儿羡慕城里人啥时想吃肉就吃,不明白为什么北京人不爱吃白肉,对北京充满了好奇。最热闹的时候就亩盯改是听那两个瞎子说书。虽然把李玉和、伍子胥、主席语录、姜太公搅到一块儿,什么也听不清楚,可人们还是爱听那调调,喜欢那个气氛。陕北说书是弹着三弦、哀哀怨怨地唱,如泣如诉,人们就被这调调吸引了,似乎抒发了胸中那么一股子闷气。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写了陕北的古风。那里保留着2000 多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奉袭着勤劳质朴的品德,人们没有过多的奢望和要求,心里熬煎得受不住了,就放开嗓门唱一段。用他们的话说”人愁了才唱得好山歌“.陕北的民歌都有一种忧伤的调子,什么时候才唱得红红火火、快快活活的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破老汉不是那种混混沌沌、只知干活吃饭困觉的老式农民,他怀念当年红军到陕北的日子,晓得现今上头的事”都是那号婆姨闹的!“他将所想所思,所烦所恼还有所爱所恋,都变成了一曲曲《信天游》,时不时的就哼上一两句,人也就变得快活一些儿。后来,日子好过了,破老汉还是成天价瞎唱,大概这调调要一直唱到老吧?它已变成了破老汉思想的代言者了。 读罢全文,耳边似乎仍然回响着破老汉唱出的民歌。那调儿是深沉的、厚重的,有一份悲哀也有一份雄浑。那里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就像小说里的老黑牛一样,为了让卧在身下熟睡的小牛犊睡的更香甜,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仍然挣扎着喘着粗气站立着。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史铁生抛掉了个人的苦闷和感伤,从清平湾那些平凡的农民身上看到了美好、淳朴的情感,看到了他们从苦难中自寻其乐的精神寄托,看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也许这些并不是他想刻意表达的,就像他自己说的,“倒是每每说起那些散碎的往事,所有的人都听得入神、感动;说到最后,大家都默然,分明都在沉恩”。小说虽然名为“遥远的清平湾”,但读罢令人感到,清平湾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史铁生的心中。那片土地上,有他挥洒过的汗水和泪水,有至今仍默默生存着的人们。他们别无索求,只求平平安安地活着,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一股劲儿吃白馍馍了。老汉儿家、老婆儿家都睡一口好棺材”。那里的人民就如同那里的每一捧黄土一样朴实。 没有感人泪下的故事,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只是像回忆一样娓娓地诉说,却更加打动人心。清平湾,连同那些淳朴的人、淳朴的事儿,永远是每个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