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百科

古代朝廷上“位列三公”指的是哪三公啊?

不同时期的三公有不同定义。

1、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位次上公,东汉无太师、太保,惟有太傅,为上公。

2、北魏将太师、太傅和太保并称为三师上公。 《晋书‧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 其中位于魁第一星西的三公,即为现在的 三师 。相对古人各朝对星座的认识见解不同,三师 (星官)、三公 (紫微垣)、三公 (太微垣)或各有对应。

3、西汉以丞相(后改大司徒)、太尉(后改大司马)、御史大夫(后改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称三司。隋唐时成为最高荣誉头衔。

4、宋徽宗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元代和明清时的三公段顷为太师、太傅、太保。

5、元、明、清沿用此官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三公职位在多数朝代中只是虚衔,为象征性的荣誉职位,并无实际的权力与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后才追赠三公。

古代朝廷上“位列三公”指的是哪三公啊?

扩展资料:

1、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员,辅佐皇帝总理政事的百官之长。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汉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汉朝仅次于相邦(后避汉高祖讳,史料均改称相国)。相与仆射皆为先秦礼仪如射礼酒礼中辅助仪式之人。

2、御史大夫为中国历史的官职,三公之一,御史的首领,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副丞相。类似于近代:监察院、督察处、政风廉洁处、廉政公署。防范朝廷主官于侵害人民权益、贪官污吏、贪赃枉法。

3、秦朝建国尉,在大良造之下。慧塌后改太尉,西汉初沿置,为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太尉往往在国家有重大军事行动时才任命,事毕则改官。西汉握碧陆军制,平时朝廷军队分隶卫将军和诸校尉,战时任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或材官将军等诸将军指挥,太尉是皇帝在军事上的最高顾问,通常不直接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