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于句末,又写作“邪”。
(1)表疑问。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表反诘。前面有“宁”、“岂”、“独”、“非”、“安”、“何”等与它相配合。
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又安敢毒耶?”怎么敢怨恨呢
(3)表推测。前面有“得无”、“得毋”、“得微”等与它配合。
清代蒲松龄《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莫非是带茄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4)表选择。
清代宏凳全祖望《梅花岭记》:“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确知所以扬州阁部史公蔽行旅果然死了吗,还是没有死呢?
2、通“爷”。父亲。
唐代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爹娘、妻子和儿女跑着为被征的亲人送行,出征队伍踏起来的尘土遮住了咸阳桥。
1、今义:
(1)[ yē ]
音译用字。如耶路撒冷。
(2)[ yé ]
①文言助词。相当于“吗”“呢”
②同“爷”。
2、组词:
(1)耶稣 [ yē sū ]:基督教创始人。
(2)耶熊 [ yē xióng ]:对人泼凉水劝放弃、或否定的意思。
(3)阿耶娘[ā yé niáng]: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