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双柱洋(币有很多戳记,350~400RMB)
自明代中叶起,随着东西方海上新航路的开辟,以及通商贸易渐趋发达,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1570年西班牙侵入吕宋(菲律宾),于次年占领马尼拉并辟为商埠,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始以其银元换取中国丝绸等物,这种银元大多是在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铸造的,成为最早流入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外国银元。清代以降,顺治至乾隆年间(1644~1795年),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产的机制银元。
西班牙在墨西哥生产的机制双柱双球银元始于1732年,在此之前,西班牙制作的银币正面有皇冠等,背面无双柱。双柱双球银元正面是王冠、盾徽,周围镌刻译意为“蒙天主之恩菲利浦五世荣任西班牙(印度)国王”的西班牙文“PHILIP.V.D.G.HISPAN.ETIND.REX”。背面是直布罗陀海峡最著名的“海格立斯”(大力神)双柱图,双柱上各缠一卷带,卷带上镌有公然鼓励开拓万里海疆的拉丁文海盗宣传口号“海外有天地”;中间是王冠覆盖下的东西半球、陆地和海洋。1732~1771年主要有菲利浦五世银币、菲利浦三世和卡洛斯三世银币(中国嘉德2007春拍编号为5392号的一枚1763年西班牙双柱双球银元以2800元成交)。从1772年开始取消双球图案,把双柱移到盾牌两边并增加了西班牙国王头像。以后遂成惯例,新国王登基,即开铸有其头像和称号的双柱银元。这类银元早期因为对华贸易流入中国很多,其中1789~1791年铸造的卜洛斯三世头像、配卡洛斯四世纪年(1111或IV)的过渡版为少见品种,较为珍贵。
在明、清的经济史上,西班牙双柱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曾蚂衡一度被称之为“本洋”而独霸中国的经济市场。从17世纪起,西班牙的本洋、荷兰的马剑皮大银元开始流入我国,葡萄牙的十字银币,后来墨西哥鹰洋、美国的贸易洋、日本的番龙洋等等陆续流入中国市场。初期,由于西班牙本洋的含银量高、数量大,铸造精、重量适中等优势,一举夺得市场交易的主币位置,获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睐,被誉称为“本洋闷握做”,在十七至十八世纪期间,连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与中国交易大部分也使用西班牙双柱银元;直至1823年前后,墨西哥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不再大量铸造供应双柱本洋,而代之以墨西哥自铸的鹰洋,“本洋”的断源和鹰洋的源源不断,成为鹰洋取代双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双柱自十九世纪初开始衰落,并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西班牙8R(REAL,里亚尔,币值)银元,我国俗称"双柱"。它有两种:一种,币面铸两个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称"双球双柱";另一种,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间为盾形国徽,徽上皇冠。国徽的两侧各列一柱,柱上卷轴挠裹。俗称"人像双柱"。它是最早在中国流通的洋钱。统称"本洋"。双柱银元,在清代乾隆年间开始流入中国。在亚洲也流通到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及日本等。双柱银元,名义上为西班牙银元,实际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铸。西班牙国内使用的另有本土银币。
人像双柱银元。正面,国王胸像,边缘书写西班牙文"查里(卡罗列斯)三世和铸造年份等字样。背面中间为盾徽,盾中央椭圆内三朵百合花,另分4栏,斜角对称相同图案:一为张口直立雄狮(代表亚拉冈王国),一为古城堡(代表卡斯提王国)道:下方近似三角形中一个带叶石榴(国花是),盾上皇冠。盾的两侧则各列一海格力斯柱,也称大力神住。柱上卷轴挠裹,卷上书"海外有大陆"。边缘书有西班牙文、“8R”和“M上0”(铸地墨西哥)等字样。直径39毫米,重量27.07克,含银90%。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大力宣传“大地是圆球形的理论”;还推理说:“至西航行,从欧洲横渡大西洋,也许能更近,更迅速到达印度、中国。”哥伦布的设想,被西班牙伊萨伯拉和费迪南五世国王赏识。议定由哥伦布率领包括“圣玛丽亚号(100吨)”在内的三条小船,并委到交给他一封致中国皇帝的信件。1492年8月3日,一切就绪,哥伦布带领87名船员启航了。同年10月12日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又有三世西行,到过中、南美洲等地。当时哥伦布误认为所到之地就是印度。这一偶然发现了新大陆,即给西班牙带来了大片的殖民地(古巴、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巴拉圭及乌拉圭等)和无可估量的财富。在新大陆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好多地方盛产白银。这正是西班牙王国发展国际通商所需的世界性流通货币的最佳币财。因此,西班牙殖民者为了掠夺更大的利益,就在盛产白银所属殖民地,大量铸造双柱银元。据统计,铸过这种货币的有:墨西哥、智利、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秘鲁等。人像双柱有查里(卡洛尔斯)三世、四世和费迪南七世三种。不同的地区所铸的双柱,除正面人像不同外,背面图案基本一致,面值完全相同。不同铸地的区别,则在背面边缘字母中各作记号。
人像双柱银元在西班牙部分殖民地铸造的时间从1772年至1825年,它不但铸地广,铸量多,而且流通区域很大,不仅多位铸造地国影响极大,以后对流通过的国家、地区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墨西哥产白银最多,因此他铸的双柱银元也最多,流入中国的双柱银元中也是墨西哥铸的最多。一般流入我国的双柱银元,在进入各商号和银号时,都会被打上各种验收标记。墨西哥独立后,停铸双柱银元,墨西哥自铸鹰洋,其面值、直径、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脉相承。1823年起墨西哥自铸的鹰洋,不但制作的成色均称上乘,而且铸造数量很大,不久就代替了双柱。后来日本、美国、安南、中国及英国等也陆续铸造银元,大都受鹰洋的影响,直径、重量、成色都相似。虽说这些国家和地区所铸的银元受鹰洋的影响,只因鹰洋是继承双柱而来的,所以归根结蒂为双柱一脉。
西班牙双柱占领中国市场的时间前后不过几十年,但是给当时的中国政府以极大的冲击,给后来中国银元的制作和使用极大的刺激,确实是在中国经济史册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种货币。究其西班牙双柱直接占领中国市场,并由盛而衰的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条值得注意:
当时中国流通货币为铜钱和元宝,铜钱价值太低,交易量太大;元宝形状各异,还需要称重,所以携带和交易存在诸多不便,而双柱银洋含银量固定、重量统一、形状扁平等,具备携带和交易方便的优势。
有墨西哥殖民地丰富的银资源作后盾,可以有足够的双柱银洋支撑中国市场,实际上当时西班牙双柱的主要流向地就是中国市场,换回丝绸、陶瓷、茶叶、工艺品等商品,在当时各国银洋一拥而入的初期,取得了更多的信任度。
墨西哥鹰洋接踵而至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可以说是顺理成章,西班牙双柱虽然是西班牙钱币,众所周知绝大部分在墨西哥铸造,墨西哥的独立结束了西班牙双柱的铸造历史,也自然而然地结束了西班牙双柱在中国的占领史,于是更大量的墨西哥鹰洋涌入了中国。
先期的西班牙双柱刺激着中国货币的改革,提醒着当时的政府不得不引进西洋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意识,以锻压取代铸造,以银元取代元宝,尽快适应市场的需要,所以自光绪后期始才逐步试制银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银币历史。
综上所述,西班牙双柱实在是中国经济史、中国银元史的重要见证,对于收藏者而言,当致力于历史银币收藏时,绝对不能忘记西班牙双柱这一品种。
尽管历史已经久远,很难寻觅美品的双柱,但是这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其中的沧桑和轮回是一条颠扑不破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