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同,他出身寒微,白手起家,筚路蓝缕,终成大业,他的个人经历是一个几乎不可复制的传奇。那么作为皇帝的朱璋,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出身的呢? 朱元璋是起兵后打败陈友谅等,建立大明政权的.这里有与众不同处.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的一次,是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其他政权都没有这样的历程.朱元璋还是所有开国皇帝得位最正的一位.他在前朝是没有当过官职的,不是前朝的人背叛而来的.取得皇位过程是从最低的地位起家的.他是没有依靠没有做过官的。刘邦还不太一样.不是真正的布衣,至少是个亭长.不过是官太小.他相当于派出所所长.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可不敢上县令家闹去,他是真正的草根,所以他得位是最正的,没人敢与他比.当然这也是他的心病,出身太寒微了.攀攀亲,找到了朱熹.一天—小官来到京城,他是县中的典史,管治安的,朱元璋问他,你是安徽人,姓朱,是不是跟朱熹有点关系.这小官—点,紧张.也不敢乱认,说不是.朱元璋一听,别扭了.这样的雀做小官,尚且不乱认祖宗,我何以乱认人家呢?从此再不提这事了.我就是布衣一个.从此后,写的任伺东西上都是“朕本淮西布衣”.我们读到的反而是豪气.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搭档一个纯粹的草根青年。由于朱元璋取得的丰功伟业与他出身的寒微有着巨大反差,于是人们在谈论他的同时,更愿意去关注他知岁乱传奇的个人经历,特别是他幼年时的生活,他的放牛故事,他的和尚生涯,各种传说一直在坊间流传。元顺帝天历元年,l328年,旧历九月十八,在安徽凤阳县淮西地区小溪河镇,出生了一个男孩,姓朱。取名为重八,第八子。这就是朱元璋。《晚史》说,“太祖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这是写进正史的文字。其实当时根本没有这些,只有小名朱重八。他自己叙述时也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乡……某其季也。”祖上是句容人,祖辈以务农为生,父亲娶了母亲,泗州人陈氏,生了大哥哥二哥三哥,我是老小。我们搬到钟离后我出生。他从一家大伯的孩子排起,一直到他时大排行是第八个。他出生时家里苦。原来在南京时,是淘金户,是负责淘金子的户。其实没有金可淘,得给朝廷送金子,得种庄稼换来上交。这扛不了了,到了祖父时,没法过了。只能迁走。这种徭役让他家受不了,只得搬迁。搬到泗州,这是江苏盱眙。到祖父去世。埋葬在这儿,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才修建了皇陵,叫祖陵,规模大。到清朝时发大水,淹了,成了水下古墓。一淹多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旱,才露了出来,现在保护了起来。朱元璋家祖上虽然人丁兴旺,却也无法承受政府的盘剥,根据元朝政府规定,每家都有固定的户籍,例如朱家的“淘金户”,此外还有军户、匠户、医户等等。户籍是世袭制,不论具体情况,一旦定下,世代不可更改。这样的制度使得朱家只能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在泗州生活过一段,又生活不下去了,再搬家,到安徽的凤阳,又搬了几次。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生活条件。如果有土地,就不会搬了。为了谋生,不得不迁。他家是穷,搬到了太平乡孤庄村时,更差了。伯父家几个儿子,几乎都死了。朱元璋自己的哥哥姐姐也少有人能够留下来。最终跟着他一起能生存下来的只有哥哥的儿子朱文正。这个侄子成了开国功臣。他家世代是老实的农民,最后家里田都没有。就是给地主打个工,种点田。朱元璋出生三天,得了大病。家里人一看,觉得没救了,不如舍给庙里,于是到了最近的皇觉寺。可是事巧,到了庙里,一个僧人都没有。没办法,回来了。到家一看,家里坐着一个僧人。僧人说话,来受个记吧。就是把他记入僧人的名册里去。但是孩子还是留在家里。结果病也好了。事就过去了。朱元璋就在这样的家里一天天地长大了。家境稍好点,到村里的私塾里去学点东西。家境不好了,就辍学了。后来也能放放牛,挣口饭吃。这是他艰难生活的开端。他最有主意,小孩要玩,放牛的孩子一起扮演人物,他演皇上,其他孩子扮大臣,朝见他。他从小喜欢指挥别人。因为他主意大。比如饿了,大家想吃东西,朱元璋说,放着肉不吃,还说。肉在哪?不是有牛吗?拿刀宰条小牛。一烤,吃了。太阳要落山了,怎么交待呀?朱元璋说,没关系,埋了骨头,把尾巴塞进山洞里,说牛跑到了石缝里,拉不出来了。地主打了他们,他们放不了牛了,不过他的威信在孩子中高了。像周德兴徐达呀都跟着他打天下,成了明的开国功臣了。. 朱家虽然贫困,但父母仍尽所能地让朱元璋去读书学习,粗浅的识文断字让朱元璋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这在他日后奋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朱家父母希望下一代能有更好的生活,但没有想到的是,更坏的日子马上来临。元末,闹灾荒,百姓连正常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朱元璋家也惨。至正四年,他家最惨。旱灾蝗灾,许多人饿死了,大疫流行。他家不幸,父亲母亲哥哥都相继死去了。短短半个月,三位亲人逝去。朱元璋哥俩,不知所措。得把他们埋掉吧。家里没地,怎么埋?没办法,得找地主。地主不但不让埋,还骂了他们一顿。他们出来了,邻居们帮忙了。刘英看到这种情况,告诉他父亲。刘家过来跟他哥俩说,给了他们一块地,埋了父母。朱元璋回忆说,“尔刘继祖发仁惠之心,以己之沃壤慨然惠朕,朕得斯地,乐葬皇考妣于是,至今难忘。”讲到刘继祖给地,感激不已。朱元璋当了皇帝,非常感谢,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从此,刘家子孙是封侯相始终的。葬了父母哥哥,哥俩就抬着父母到地J儿,突然大雨,哥俩赶快避雨。雨过了,再出来,埋葬父母。一看,全都变了。刚才的雨造成了小的泥石流,刚好把棺材埋了。天葬!这地方就是今天的明的皇陵。在一场大疫中,朱元璋父母与哥哥几乎同时去世,让朱元璋家彻底败落,所谓“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但事非经过不知难,父母的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但生活总要继续,彻底失去依靠的十七岁少年朱元璋该往哪里去?他与佛门还有一段未了的因缘。这时,没什么亲人了。伯父及孩子都相继去世,母亲一支,也没什么亲人了。因为外公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季家,从来没多少来往。所以此时,他们无路可去。二人犯愁了。朱元璋的哥哥找了一户人家,招赘了。到人家去了。朱元璋不行呀。十六七岁,一个人,不大不小,走投无路。他想起了,小时,曾入过寺庙的名册。在寺院里有登记的。他受过记。干脆到庙里去了。人生中的第二个角色来了,当了和尚。小沙弥,打扫庙堂。可是,坏运气来了,闹灾荒,庙里也没什么东西糊口了。没几个月,庙里的主持就让他们分头投靠了。朱元璋没办法了。成了游方和尚。有庙就住,没有就在社会上找口饭吃。朱元璋就这样成了游方和尚。他开始了流浪生活。他回忆说,流浪过许多地方,在外边千辛万苦,经过了两年,才回到寺里。其实不止两年。有近四年时间在外流浪。回来时,他是二十出头了。这段生活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当了皇帝还回忆过,“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有多悲惨?想想这种情境,父母没有了哥哥没有了,一个人在外流浪,这份艰难,谁受过?历史上哪个皇帝有过这样艰难的经历?没有。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如果战胜了,就成了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如果不能战胜,被击败了,就会一事无成。朱元璋就是把它转变成了最珍贵财富的人。这时,灾害过去了,生活有所好转,他回到寺里。他开始了寺院中的生活。这时,他有了见识。这是元末,各地义军蜂起,他见过许多农民起义,他在寺庙里在社会上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使他成熟与有了见识。当时信奉明教,他就觉得在庙里待,不行了。
相关文章
-
朱元璋里二虎最终结局是什么?
2023-06-09 09:51 阅读(605) -
故事书的英语怎么读
2023-05-25 10:21 阅读(630) -
朱元璋多大年龄
2023-05-23 03:07 阅读(628)
1 朱元璋传奇故事
567 阅读
2 故事:一见钟情的故事属于我,却被闺蜜替了身,他怎样选择呢?
602 阅读
3 朱元璋为何心狠手辣,要烹杀常遇春老婆?
580 阅读
4 朱元璋老婆马皇后简介马皇后怎么死的
609 阅读
5 故事的拼音怎么拼
56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