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文言文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芝士)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以俭持家》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急
原文
道生廉约,身为三司,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鄣泥,数十年不易,时 人比之晏婴。第宅卑陋,出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庑。道生还,叹曰:“昔 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乃切责 子弟,令毁宅
翻译
长孙道生廉洁而俭约,虽是三司显职,而所穿的衣服不饰以华美,食不二味,所用的一副马鞯(jiān),数十年不换,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为晏婴.所住的房屋,低矮而简陋.有一次出征后,家里的人把房屋全部修缮了一番,并建起了堂庑.长孙道生回来后,感叹道:"昔日霍去病认为匈奴没灭,无以为家.今天强大的敌人在北方边境游荡未平,我怎么能安心住这样华美的房子."于是,就把子弟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命令他们把所建的房屋毁掉.
2. 用文言文介绍自己的房间
鱼巢铭
及乙酉秋朔,未及告慰同窗,衔创业失败之雾霭,携妻转六镇,步徙千二百里,及符离,遂安顿。
年后重置家业,房未及百坪,然以吾察道行之囊,足以安身。
斯通习悔过,思事前诸端,未敢倦怠。
幸乃事业渐兴,然此间起伏者,此宅鉴之,回首潸然。
笔案前夜,梦祖师托梦于此,赐法号飞鱼,是此宅者,名之鱼巢,有开同名博记之。
翻译:2005年秋天,没有来的及与老朋友道别,就因为创业失败,带着妻子奔走流浪各地。行走1200余里之后,来到安徽宿州,得到一个机会安顿了下来。
过完年,在当地买了一所小房子,虽然只有不到100平米,但是作为一个道教信徒,足以用知足长乐的心态来告慰自己。
于是开始发奋学习,检讨之前的错误,反思自己的失败教训,从来没敢有丝毫懈怠。
所幸此后事业逐渐转好,之间的起起落落,这个宅子都做了见证,每当回想起来,不由得流泪痛哭。
写这个文章之前,梦见老师送了我一个法号叫飞鱼道人,于是我给这个宅子起名叫“鱼巢”,又开了一个叫做“飞鱼道人的巢穴”的博客,来记录自己的心得。
3. 文言文宰相气量
李沆卒,进士安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入谢,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
士安顿首。真宗曰:“朕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
然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其谁可?” 对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真宗曰:“闻其好刚使气。” 又对曰:“准方正,慷慨有大节,望身殉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
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真宗曰:“然,当藉卿宿德镇之。”
未阅月,以本官与准同拜平章事。士安兼监修国史,居准上。
准为相,守正嫉恶,小人日思所以倾之。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惶恐,莫知所自明。
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史,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4. 文言文翻译急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宋太祖乾德四年中进士。太宗雍熙二年,皇子们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做藩王,太宗谨慎地为他们选择所属官吏,毕士安调任左拾遗兼任冀王府的记室参军。太宗下诏说:“皇子门生在宫廷中长在宫廷中,不了解外面的事情,年龄渐近成人,一定要借助贤良的人辅佐引导,使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忠孝的道理,希望各位努力。”端拱年间,太宗下诏命王府的属官各自呈献自己撰写的文章。太宗阅览多日,问身边的臣子们说:“他们的才能已经展现出来了,他们的品行谁更优秀呢?”有人拿毕士安来对答。皇上说:“正符合我的心意。”不久以本官的身份兼任知制诰(为起草诏令画行),淳化二年,被召入作翰林学士。有大臣向皇帝推荐张洎,太宗说:“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采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的远了。”
李沆死后,毕士安被提拔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毕士安上朝谢恩,真宗说:“还没有结束,即将任命你为相。”毕士安叩头。真宗说:“我倚仗你来辅佐,哪只从今日开始。但现在正有很多事,寻找一个和你一起引荐的人,大概谁能胜任?”毕士安回答说:“做宰相的人,一定要具备这样的才能,才能够担当这样的职位,我才能低下,实在不能胜任。寇准兼而具备忠义,长于理断大事,这才是宰相的才能。”真宗说:“听说他喜欢强硬,意气用事。”毕士安又回答说:“寇准正直无私,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具有高风亮节,盼望为国牺牲,操持正道憎恨奸邪,这是一向长期养成的,在朝的大臣很少有超过他的,只是不受世俗欢迎。现在天下的老百姓虽然承蒙皇上的美好恩德,滋润养育安闲逸乐,但西北强横的西夏是边境上的祸患,像寇准这样的人正是应该任用的人才。”真宗说:“既然这样,应当借你这样年老而有德望的人来压服他。”没过一个月,毕士安以本官身份和寇准一同受官为平章事。毕士安兼监管修撰本朝历史,官位在寇准之上。寇准做了宰相,坚守正道,憎恨邪恶,阴险小人天天想排挤他。有平民向宗古告寇准结交安王元杰,寇准惶恐不安,不知该如何表明自己。毕士安竭力辩明这里的诬陷,把宗古交法官审讯,详细获知奸邪的行为,斩杀,寇准才安心了。
毕士安方正沉静高雅,对人对事有很高的见识,含蓄宽容,外貌漂亮有风采,善于谈吐,所到之处,以严厉和正直著称。
5. 文言文翻译:桓公任贤
桓公任贤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⑩。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辊辑讹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
译文:
宁戚很想到齐桓公那里去干事,却是贫困得连衣食都不能周全。只得替经商的客户拉牛车运送货物到了齐国。天黑了就露宿在外城的城门外边。正遇上齐桓公要到城外去迎接贵宾,夜间开了城门,把停在门边的载货车辆挪开,火炬照得很亮,跟随的人员很多。宁戚这时蹲在车下喂牛,看到桓公一行,很是激动,敲着牛角唱起歌来,声音急迫。桓公听到了,轻轻地按着边上随从人的手说:“真奇怪了,这个唱歌的人不可小觑。”便吩咐后面的车辆载上宁戚。等到桓公回到城里,跟随的人员又将宁戚的住宿安顿好,桓公还送他衣着冠巾,准备接见他。宁戚见到桓公,论述了怎样治理齐国,使齐国富强起来的建议,第二天再见面时,论述了怎样使齐国强盛,领导诸侯国共治天下的策略。桓公非常高兴,打算起用宁戚。一些臣子争着说:“宁戚是卫国人(非齐国人,称客)。卫国离齐国不远。君主不如派人去调查调查,如果确实是有才有德的人,再任用他也不迟呀!”桓公说:“不能这样。调查后,得知宁戚犯过一点小错误,于是,抓住了这点小错误不放,就难能发挥人家的大才大德了。这正是一些君主之所以得不到天下有才德之士的缘故。”
6. 一道语文文言文的翻译
列传第二十四 陶安(钱用壬 詹同 朱升 崔亮(牛谅 答禄与权 张筹 朱梦炎 刘仲质 陶凯 曾鲁 任昂 李原名 乐韶凤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
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
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
以行吊伐,天下不足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
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以习为太平知府。
习字伯羽,年八十余矣,卒于官。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
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
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援兵至,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
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
时征诸儒议礼,命安为总裁官。寻与李善长、刘基、周祯、滕毅、钱用壬等删定律令。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
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
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
卿言甚当。”又论学术。
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
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及官侍从,宠愈渥。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
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
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安辞。帝不许。
至任,政绩益著。其年九月卒于官。
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
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安辞。帝不许。
至任,政绩益著。其年九月卒于官。
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子晟,洪武中为浙江按察使,以贪贿诛。其兄昱亦坐死。
发家属四十余人为军,后死亡且尽。所司复至晟家勾补,安继妻陈诣阙诉,帝念安功,除其籍。
初,安之裁定诸礼也,广德钱用壬亦多所论建。 用壬,字成夫。
元南榜进士第一,授翰林编修。出使张士诚,留之,授以官。
大军下淮、扬,来归。累官御史台经历,预定律令。
寻与陶安等博议郊庙、社稷诸仪。其议释奠、耤田,皆援据经文及汉、魏以来故事以定其制。
诏报可,语详《礼志》。洪武元年分建六部官,拜用壬礼部尚书。
凡礼仪、祭祀、宴享、贡举诸政,皆专属礼官。又诏与儒臣议定乘舆以下冠服诸式。
时儒生多习古义,而用壬考证尤详确,然其后诸典礼亦多有更定云。其年十二月,请告归。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
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
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
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
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
会议袷禘礼,同议当,遂用之。 洪武元年,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循行天下,访求贤才。
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
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
同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
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章。
又以渡江以来,征讨平定之迹,礼乐治道之详,虽有纪载,尚未成书,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
七年五月书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
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帝从之。
乃分四十类,凡五卷,名曰《皇明宝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之,随类增入焉。
是年赐敕致仕,语极褒美。未行,帝复命与濂议大祀分献礼。
久之,起承旨,卒。